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高三历史2013.0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5.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被指控“渎神和腐化青年”而受到审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苏格拉底的朋友劝他最好逃离雅典,他的答复是:“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平静地接受了死刑。材料表明A.雅典民主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B.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雅典民主程序缺乏公正6.梁启超说:“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他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9.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递奏折,建议天皇:“欲征服支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①奏折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②甲午战争实现了日本“征服满蒙”的野心③“九一八事变”标志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中国全民族抗战粉碎了日本狂妄企图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0.1935牛12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的路线政策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放弃民主革命纲领C.犯了右倾错误 D.改变了政权性质11.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其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不能反映A.主权在民原则 B.联邦制原则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②信徒皆为祭司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④回到《圣经》来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3.右图为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该时期A.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B.英国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地位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1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不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C.提出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双百方针”的提出15.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③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④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该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有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②改革开放不断深化③加入WTO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7.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18.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积极开展“反恐”外交19.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20.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 B.成为世界一流强国C.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1.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计划经济的实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D.知识经济兴起22.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铲平世界”是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趋同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缩小南北差距C.柏林墙倒塌是全球化加速的根本动力D.Windows3.0加速了全球化进程23.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其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A.《最后的晚餐》 B.《人间喜剧》C.《牧神午后?前奏曲》 D.《等待戈多》2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历史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历史主题的是A.《海国图志》 B.《共产党宣言》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25.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A.董仲舒新儒学——汉代大一统 B.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C.启蒙思想——美国《1787年宪法》 D.毛泽东思想——“大跃进”运动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高三历史2015.01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得分评卷人26.(11分)科举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1)有学者认为:“历史地看,科举制的出现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这一“合理性”?(3分)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2)据材料二,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材料三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3)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5分)得分评卷人27.(13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1)据材料一,宗教神学的内容有何特点?试举两例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4分)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352230.html

相关阅读:上海市六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