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二(3)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高中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把握时间,认真学习,为将来的路奠定基础,生物网为学子整理了高三生物必修二(3)一文:

基因的分离规律

(一)、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 ♀一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子一代 F2子二代。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

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四)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

(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① 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

②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F1(YyRr)隐性(yyrr)(1YR、1Yr、1yR、1yr) yr F2: 1 YyRr:1Yyrr :1yyRr :1 yyrr。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和结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 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 。

(六)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五、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 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2、XY型性别决定方式: (1):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3、常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

4、常见遗传病类型、特点及实例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等,判断依据为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是常隐。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

(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多指等,判断依据为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是常显。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

(3) 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色盲、血友病等,判断依据是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患多于女患。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携带者)遗传给他的外孙(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4) 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症等,判断依据是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女患多于男患。

【总结】以上就是高三生物必修二(3)的全部内容,生物网小编希望同学们都能扎实的掌握学过的知识,取得好的成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455397.html

相关阅读:高三政治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