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复习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专题四】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纲解读】
2011年“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表达应用。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从近几年各地考题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正确使用熟语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高考体验】
1.(2011年陕西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解析:A项,“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B项,“尘埃落定”,一指尘埃虽然在空中飘浮,最终要落到地面。又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 C项,“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形容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D项,“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用指期待实现的事。对象不当。
答案:D
2.(2011年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解析:A项,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没有中心,离题很远。B项,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C项,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描绘。形容着力描写。D项,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答案:C
3.(2011年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时强调,学术论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解析:A项,“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对象和语境很契合。B项,断取义。“繁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这里可以用“繁琐”或“繁琐庞杂”。 C项,感情色彩不当。“趋之若鹜”,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D项,前后矛盾。“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这与“热闹非凡”矛盾,应该用“不绝于耳”。
答案:A
4.(2011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解析:B项,东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A项,相形见绌: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另一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D项,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答案:B
5.(2011年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解析: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千篇一律:一千篇都一个样。指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 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答案:D
6.(2011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
近年,我国历代学巨匠的诗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解析:A项,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B项,自顾不暇,光顾自己还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以改为“应接不暇”。C项,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D项,诟病,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答案:B
【考点精析】
一、相关概念。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
⑴成语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切忌望生义、张冠李戴。
⑵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表达了人们的经验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⑶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吹牛皮、开后门、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跑龙套、吃大锅饭、打退堂鼓、钻牛角尖、不管三七二十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惯用语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推去”。
⑷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⑸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起辅助作用,类似谜面;“注释”近似谜底,表示歇后语的基本义;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明说出,让人猜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两类:①会意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万年松树,千年芭蕉——粗枝大叶”,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②谐音型。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后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歇后语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内容要健康。
二、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选项
1.望生义
如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就容易出现望生义的错误。如“泼冷水”就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再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望其项背”、“不足为训”、“不加点”等都可能因望生义而误。如:
①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②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①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②句中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2.用错对象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①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②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③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情趣。
④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⑤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换为鱼龙混杂)
⑥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
解析:①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②句中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对象多指、歌唱等,而不能是时间。③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④“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说烦恼。⑤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只能用于人。⑥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对象只能是人。
3.搭配不当 
词语有自己的词性,成语也有,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可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以至结构混乱。
4.褒贬误用
成语也有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
①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②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能否换为弹冠相庆)
解析:①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②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
5.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如: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解析:“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6.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7.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如: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解析: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人听闻”应改为“耸人听闻”。
8.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气氛,与语境不相吻合。
①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②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③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④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⑤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解析:①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与“行动方案” 搭配不当。②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③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语句意思是说渔业资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④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口头传授,而语句是说消息的传播。⑤全神贯注:精神高度集中,只能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
9.重复累赘
主要表现在,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居室”与“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
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搭配,明确成语的褒贬、谦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方法指津】
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因此,它是数年高考语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成分添加法
在某些成语上添加某些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正确含义,尤其是那些不易让人明白,甚至让人误解、误用的成语。如:不可理喻——“不可(以)理喻(之)”,可避免把它当作“不可思议”使用。
2.由点 及面法
一些成语,只要掌握了其中关键字的正确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一清二楚了。这里所说的“点”,就是成语中的关键字眼,“面”,即整个成语。如:不加点——关键字:“点”。其含义:“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而非“标点”。成语的含义:形容写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3.对应推断法
有些成语可以根据其中一个比较常用、语意较为清楚的词推断对应词的含义。这种方法适合并列结构且在词语上有对应关系的成语。
可同义或近义“顺推”,如:戮力同心——同:共同→戮:合、同;茹毛饮血——饮:喝→茹:吃;求全责备——求:要求→责:要求。
也可反义“反推”,如: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夙兴夜寐——夜:晚→夙:早;好逸恶劳——劳:劳动→逸:安乐;否极泰——泰:好运气→否:坏运气。
4.据音定义法
成语中有大量多音多义词字,在理解这类成语时,只要我们弄清它们正确的读音,然后再根据读音去判断它的含义,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久假不归的“假”读jiǎ,借用,而非jià,放假;无声无臭的“臭”读xiū,气味,而非chòu,臭味等。
5.语法分析法
借助结构关系理解,如:(身)体(力)行,据此可以明确“身体”是偏正结构而非并列结构,“身”的正确义项:“亲身、亲自”。安土(重)迁,“重迁”是偏正结构,并非动宾结构“重视搬迁”的意思(重:不轻易,不轻率)。借助意义关系理解,如:耳熟/能详(因果关系)——(因为)听的次数多,(所以)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投鼠/忌器(转折关系)——(虽然)想打老鼠(但)又怕打坏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答题技巧】
1.逐字解释熟语,运用熟语结构特点把握熟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生义。
2.注意熟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3.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弄清所用熟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跟踪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定点卫星的发射角度计算要绝对精确,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这片棉田虫灾严重,到现在才动手打农药,已是船到江心补漏迟。
C.他极力说这事与他无关,可脸却红红的,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D.自小弟弟出生后,婷婷便不再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待遇的变化使她产生一种“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的自卑感。
解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船到江心补漏迟: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比喻地位高的人一旦失去权势,处境还不如普通百姓。与句子语境不合。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数据一定要搞清楚,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影响整个机器的性能。
B.人家刚破产,你们就上门讨债,这不是墙倒众人推吗?
C.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一外地游客在本市乘的士遭抢,载他的“的哥”坐观虎斗。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位“的哥”告上法庭。
解析: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墙倒众人推: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坐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与句子语境不合。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连和东方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B.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借用“拖泥带水”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拖泥带水”就不可避免。
C.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D.这次深圳市有关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标准也就是这一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解析:应该用“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拖泥带水”:比喻做事不干净利落。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
B.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C.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答案:A
解析:应该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快刀斩乱麻”:比喻果断地处理棘手的问题。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成也国亡,败也国亡。越王勾践会稽败于夫差,两年时间,勾践含污忍垢,居石屋为夫差精心养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识其病情,赚得夫差信任。归国后,卧薪尝胆,亲近百姓,拉帮结派,日夜操劳,寝食不安,完成了十年生聚,十生教训,宝剑一挥,兵民争先,终于洗雪大辱,灭亡吴国,成就了一方霸业。勾践集复国兴邦智慧与归附人心才情于一身,倒是因国 亡国复而名垂青史。
A.含污忍垢 B.拉帮结 派 C.寝食不安 D .名垂青史
解析:A项,含污忍垢:忍受屈辱。B项,拉帮结派: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不合语境。C项,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D项,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 校而言, 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质量与数量。
B.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C.在潍坊一高校任教的丈夫痴迷网络农场不能自拔,因此而一团混乱的生活让妻子忍无可忍,终于举火相向,欲与丈夫“同归于尽”。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解析: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为“雪上加霜”。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感情 色彩不当。举火相向:谁都不让打起了。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写字、写、画画快);就:成。此处望生义。应为“一 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答案:C
7.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印度博帕尔事、日本水误事、美国多诺拉 事,无一不是前车之鉴。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好在国人已越越关注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呼之欲出了。
A.刮目相看 B.饮鸩止渴 C.前车之鉴 D.呼之欲出
解析:A项,“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B项,“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C项,“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D项,“呼 之欲出”,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泛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答案:D
8.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2010年起,WCBA迄今已经打了九个赛季,但相对于CBA,不但在市场 、推广、反响等方面难以望其项背,其职业程度更是判若云泥。
B.荷马因为饥饿而沿街乞讨,但乞讨的最终结果是喂养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千金难买、倾国倾城的辉煌史诗。
C.为使复制品能再现原作的气韵,印刷者必须通晓原作者的用笔特点,故而需要多读原画等,这是很多当事人供认不讳的事实。
D.所谓研究,其核心事就是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思考。唯有思考,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新的认识和新的学术观点。[:学§科§网]
解析: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B项,倾国倾城:形容女子貌美非凡。C项,供认不讳:指受审讯者完全承认所做的事情,不等于公开承认。D项,形容费尽心机,图谋已久。贬义。
答案: A
9.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传说中曹操有72疑冢,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权当故事去听,但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却使这个故事扑朔迷离起。与其他的考古发掘不同,“曹操墓”被发现一经公布,便被广泛质疑,并立即在学术界形成了“挺曹”和“反曹”两派,双方引经据典,针锋相对。这是曹操做梦也想不到的,他死后1800多年,居然成了珍贵的“资”被争夺;也想不到,生性讳莫如深的他,在死后1800多年,又制造了一起引发公众关注的疑案。
A.扑朔迷离 B.引经据典 C.针锋相对 D.讳莫如深
解析:讳莫如深:原指事重大,讳而不言。指把事情的真相紧紧隐瞒。“生性讳莫如深”不搭配。A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B项,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 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依据论证。C项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行动或 者观点完全对立。
答案:D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解析: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往往,接连不断”。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答案:C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亚洲合作不能期望一步登天,必须积跬步,致千里,分步骤进行,立足现有合作渠道,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B.当看到被刘海洋用硫酸烧碱腐蚀的灰熊的照片时,我惊呆了。灰熊的眼睛已变得不成形状,脸部已荡然无存,鼻部的烧伤历历在目。
C.对《流星花园》,化管理部门下封杀令显然有它的道理,我能体会到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但也建议管理部门在以后类似事情处理上能够先入为主,首先把好审播“头关”,避免“戛然而止”遭非议的被动局面。
D.此次长航集团客运退出,仅是长江航运衰败的一个缩影。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还不重视长江航运的建设和管理,势必造成一个后果——长江航运的苟延残喘,使“黄金水道”进一步荒废。
解析:B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楚地重现在眼前,可改为“清晰可见”。C项,“先入为主”指先获得的在头老脑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后意见听不进,可改为“预防为主”。D项,“苟延残喘”是贬义成语,这里使用色彩不当。
答案: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 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A项,比喻自然不拘执、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歌唱等)。B项,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C项,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也说实至名随。D项,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答案:C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解析:A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C项“淋漓尽致”形容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D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
解析:A项,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C项,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此处为对象错误。D项,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解析:A项,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项,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多含贬义。C项,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项,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①形容衣服破烂;②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
答案:D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的编辑质量,决心向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B项中“淋漓尽致”形容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形容“崇尚科学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A项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形容古人刻苦学习显然使用不恰当。C项中“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用修饰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的编辑质量”显然不恰当。D项中“左右逢”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词;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答案:B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49571.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语文鉴赏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