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3单元考点复习教案7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考点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前自主学习
一、《大抗议书》
1.背景:
(1)英王推行反动政策,迫害人民,迫害清教徒。
(2)在 征税 问题上肆无忌惮。
(3)为镇压 苏格兰 起义企图召集议会讨论征税问题,国王与 议会 矛盾激化。
2.内容:
(1)列举了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 封建暴政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揭露黑暗的政治现象。
(2)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如要求 工商业 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3.实质:体现了 资产阶级 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精神。
4.意义:勾画出了一幅 立宪君主制 的蓝图,标志着斗争已深入到 国家体制 改革领域。
5.影响:
(1) 议会 反对国王的斗争,声势日盛。
(2)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疑点1】《大抗议书》有何历史进步性?
指点迷津: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明确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经济要求,标志着议会与国王彻底决裂。
二、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1.英国内战:
(1)第一次内战:
①爆发:查理一世于1642年宣布讨伐议会,各地民兵组成 议会军 进行反抗。
②经过:议会军初期屡战屡败。组成新模范军后力量增强,1645年在纳西比战役中给国王军队致命一击。
③结果: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第一次内战以议会方面的胜利告终。
(2)第二次内战:
①原因:国王逃跑,保王势力于1648年挑起了第二次内战。
②结果:议会军再次取得胜利,再擒查理一世,内战结束。
2.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1649年,议会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英吉利共和国, 克伦威尔 等掌握了国家政权。
3.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1)背景:克伦威尔镇压中下层人民运动;武力解散议会。
(2)实质: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 军事独裁 统治。
(3)专制统治:
①将全国分为十多个军区,实行军事管制。
②穷兵黩武,不断对外征服,造成财政紧张,引起政局混乱,民怨沸腾。
③言论遭禁止,民主思想受禁锢,社会生活中禁区重重。
(4)护国政体的结束: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混乱,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斯图亚特王朝的倒行逆施:
(1)倒行逆施:
①恢复国教,对其他教派实行迫害。
②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③对参加过革命的人进行反攻倒算。
④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天主教,任命大批天主教徒为军官。
(2)后果:
①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②反对派使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
③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 斯图亚特 王朝,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疑点2】“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如何评价“光荣革命”?
指点迷津:评价:“光荣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革命,但它更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种妥协是建立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之上的,是适应英国国情的行为,因而其积极的、进步的作用是明显的。民主与专制斗争具有反复性、曲折性。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时间: 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
②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 国王 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为限制王权提供了 法律 保障,标志着英国的 君主立宪制 确立起来。
【疑点3】近代史上英国国王何时“统而不治”?
指点迷津: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但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它使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8世纪末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议会取得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这样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1832年议会改革:
①背景:工业革命后, 工业资产阶级 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②结果:1832年,英国进行了选举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 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③作用: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标志: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 责任制内阁 开始逐渐形成。
(2)内阁首相与议会之间的制约关系:
①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 多数党领袖 为首相,首相提名组成责任制内阁。
②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 决策者 和 领导者 。
③内阁名义上对 国王 负责,其实是对 议会 负责。
④首相掌握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3)结果:资产阶级 议会政党 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疑点4】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制政体的国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
指点迷津:
(1)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5)实行分权原则。
四、美国《独立宣言》
1.发表背景:
(1)理论基础:欧洲 启蒙思想 中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等理论学说。
(2)思想动员:
①富兰克林:反对奴隶制,主张实行普选制。
②杰斐逊:强调自由、平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潘恩:发表《 常识 》,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勇敢地走向战争。
(3)残酷统治:由于英国对北美独立战争进行了血腥镇压,殖民地人民和解的幻想破灭。
2.发表过程:
(1)提出:1776年6月初,弗吉尼亚的代表提出决议案,宣称各殖民地应是自由与独立的国家。
(2)草拟:大陆会议指派以 杰斐逊 为首的五人委员会草拟独立宣言。
(3)通过:1776年7月4日,经修改后通过,分送13州的议会签署及批准。
3.内容组成:
(1)第一部分:阐述宣言的目的。
(2)第二部分:高度概括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
(3)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人民的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忍无可忍,被迫反抗的。
(4)第四部分:庄严宣告独立。
4.体现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5.意义:
(1)宣告了 美利坚合众国 的诞生。
(2)第一次以 政治纲领 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3)宣布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4)促进了追求民主独立的斗争:
①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③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6.局限性:
(1)没有谴责奴隶制的内容。
(2)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只占少数。
【疑点5】《独立宣言》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原因有哪些?
指点迷津:
(1)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共同领导了独立战争,宣言必然体现双方的利益。
(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从来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
(3)法律所赋予人民的各项权利并不是立即兑现的,这些权利的取得与逐步扩大要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实现。
五、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1787年宪法:
(1)背景:
①前提条件: 1776 年,美国宣布独立;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②主要原因:松散的 邦联制 导致国家形势严峻。
③理论来源:启蒙思想的影响,如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 ”学说。
(2)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3)内容:
①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 联邦制 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②三权分立:
a.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 立法权 。
b.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 行政大权 ;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免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 国会 的批准方可生效。
c. 最高法院 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4)宪法原则: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分权制衡 原则、民主制原则。
(5)评价:
①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②积极性:
a.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使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
③局限性:
a.未给予民主力量更大的权力。
b.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2.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两党制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作用:控制国会,左右总统选举与地方选举。
(3)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4)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具体政策有别,根本立场一致。
【疑点6】1787年宪法如何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指点迷津:(1)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也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2)1787年宪法,使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3)1787年宪法,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践了三权分立学说,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建立起联邦政府,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带来了美国政局的长期稳定。

课堂精讲精练

1.“光荣革命”的实质及意义。
(1)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是英国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用政变方式推翻复辟王朝,避免了社会动荡,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
(2)意义:①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例1】(2010?山东文综)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解析:注意时间是1688年,英国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史称“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后来颁布《权利法案》,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这个时候君主的权力还是挺大的,行政权还在国王手中,所以排除B项。后来才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第一任内阁首相是罗伯特?沃尔波尔,排除C项。D项“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时间更晚,我们知道后来英国工人掀起宪章运动,才提到争取普选权。
答案:A
变式训练:(2009?广东单科)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
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代议制民主”,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就是君主立宪制。
答案:D
2.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示意图。

【例2】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
解析:题中材料反映了总统和议会之间的制衡关系。
答案:B
变式训练:右图是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
A.国会 B.州政府
C.大法官 D.副总统
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享国家权力。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可以制定国家的政策但是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才能实行。题目中,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罗斯福提出了很多经济提案,但都要得到国会批准,所以符合题目中的现象。
答案:A
3.比较美国和英国政体的不同。
项目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总统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
政府的产生总统提名,
国会同意首相提名,
国王批准
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立法机关与行
政机关制约与
平衡关系政府由议会产
生,对议会负
责,受议会监督

【例3】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以下关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国家最高元首
B.议会才是国家权力中心
C.都是最高行政首脑
D.都是“统而不治”
解析: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虽然一个无权一个有权,但都是国家的象征与代表,都是国家最高元首。
答案:A
变式训练: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以后,在世界的另一地区也发生了革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这样评价说:“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的新国家。”材料中“新的类型的新国家”指( )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共和的国家
B.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国家
C.将启蒙思想家主张变为现实的国家
D.将代议制政体变成现实的国家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以后,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
答案:A

特别提示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一系列法案确立的,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其中的关键一个。《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议会权力,而且还有许多关于民众权利的保障内容,“权利”指的是民众的权利,注意不是“权力”。但此时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制内阁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13世纪英国的《大宪章》虽然也限制王权,其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不是近代民主的体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65660.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