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__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黄云第一卷(本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A.依附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2.建置沿革深深的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某地区建置沿革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历史发展演变历程。福建建置的沿革顺序是“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是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元朝——明朝C.唐朝——元朝——清朝 D.宋朝——明朝——清朝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甲午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均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批准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将终身任职……这一规定( )A.有利于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C.目的是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 D.目的是鼓励法官忠于职守9.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后,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赶赴莫斯科斡旋,与俄总统签署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六点协议”,此事最能说明欧盟( )A.正逐步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B.靠拢俄罗斯,疏远美国C.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D.成为政治军事化组织10.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11.《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该“错误”主要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2.“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此信写于 (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重庆谈判后1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建立苏维埃政权 D.获得“面包”与“和平”14.毛泽东在1945年8月13日的社论中指出:“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发?这决定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呢?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抗战结束后人民渴望和平 ②二战后美苏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贸然挑起中国内战③蒋介石集团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④中国共产党已做好了争取和平与武装反击的两手准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代表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嘎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下列史实支持马嘎尔尼论点的是( )①强化皇权,反对变革②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③经世致用,舍本逐末④经商逐利,风气大盛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16.《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17.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 ) 图一 柏林墙的修建 图二柏林墙被推倒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18.在论及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时,邓小平曾说:“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为避免上述弊端的出现,党和政府主要着重于(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C.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19.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②③ .①③④ .①②③④ D.①④?A.产品供国内、国外消费的需要 B.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D.冶炼分为冶铜、冶铁、炼钢等第二卷 非选择题 50分(26题17分,27题17分,28题16分,共50分))26.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请回答材料一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4分)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材料三所述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使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据材料四归纳,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变化?(6分)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是什么(3分)?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材料三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请回答:(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4分)(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1分)为什么?(2分)(4)以史为鉴,在世界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969624.html

相关阅读: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天津市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