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满分50分。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国,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遵奉并服事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班固这两段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历史概念? A.因果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时序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变迁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D.证据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事证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3.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4.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5.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6.“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7.《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请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8.据《晋书》记载:“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威,犹有乡论余风。”另据《宋史》记载,“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A.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该制度选官用人只重门第C.该制度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该制度具有封闭性、凝固性9.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主张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B、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2.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主要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吨)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轻便铁路2.4公路汽车30.0铁路2.0独轮车19.2内河民船1.2驴车18.0[]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13.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A.B.C.D.14.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守卫祖宗之法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文中“两者的冲突”应该是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论战 15.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D.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A.反对学习西方的“格致诸学” B.反对“扬已抑人”的西学起源论C.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D.批评“中体西用”的“自居名流”17.“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材料表明孙中山A.提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18.1911年11月2日,①调和民族矛盾,稳定局势 ②实现民主共和 ③早日推翻清朝,结束帝制 ④避免外国干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B.西方思想传播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C.新思潮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 D.反映了该事件存在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的错误20.历史思维与时间密切相关。倒溯思维即逆时思维是历史思维的一种方式,这种思维可以“由已知推向未知”,由后代推向前代,由当今推向过去。以下各项属于倒溯思维的是①“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③广阔的世界市场(“日不落帝国”)——珍妮机——蒸汽机——汽船——铁路④三年以来,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共实行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土将政策调整为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可自由支配土地。材料反映中共 A.改善民生的理念B.土地政策经历了由土地公有到私有的转变C.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各项工作的中心D.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原则金冲及在《毛泽东传》中说到:“中国人从五四运动前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在抗日战争时期,独立自主的立起了‘新民主主义’这面旗帜。”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政治上成熟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C.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分歧渐趋消除D.23.春秋笔法,又称微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A.英荷战争B.抗日战争C.巴黎条约D.一国两制.1935年11月,蒋介A.蒋介石对中日妥协仍旧抱有幻想 B.蒋介石已经做好抗战准备C.蒋介石做好了和与战的两手准备 D.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不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B.国民政府及其军队在抗战后期逐渐转向消极抗日C.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期地位越来越高D.前苏联学者较轻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26.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706803.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