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必用黑色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上。2.答案写在上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试题。3.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Cl 35.5;Na 2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每小题分共4分。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D.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3.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新型氮分子,其化学式为N4,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N4和N2相同的是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4.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75 mL 1 mol?L-1 CaCl2溶液C.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75 mL 1 mol ?L-1 AlCl3溶液 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②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氧元素参与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④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A.③④     B.①②③     C.④    D.①②③④.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B.大理石放入稀硝酸中:CO32-+2H+=CO2↑+H2O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Cu +Ag+=Cu2++AgD.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u2++SO42-+Ba2++2OH-=Cu(OH)2↓+BaSO4↓.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Ca2+、Na+、NO3-、SO42- B.Mg2+、Cl-、Al3+、SO42-C.K+、Cl-、HCO3-、NO3-D.C2+、Na+、Fe3+、NO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1.2LCCl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O2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为0.2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在8NH3+3Cl2=N2+6NH4Cl反应中,若有21.3g氯气参加了反应,则被氧化的NH3的质量是A.2mol B.163g C.34g D.3.4g1.CaCl2、MgCl2、Na2SO4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⑤④B.③②①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12.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A.分离Na2CO3溶液和CCl4,选④ B.分离花生油和水,选③C.用NaOH溶液吸收除去N2中的少量CO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13.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 C.10(b-a) mol/L D.10(b-2a) mol/L 14.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H2O2 B.IO3- C.MnO4- D.HNO315.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mol电子D.16.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mol的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C=1000Vρ/(17V+22400) B.ω=17c/(1000ρ)C.ω =17V/(17V+22400) D.ρ=(17V+22400)/(22.4+22.4V) 1.A.Zn B.Al C .Fe D.Mg(16分)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称量 计算 溶解 摇匀 转移 洗涤 定容 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 g NaOH。(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洗涤烧杯和玻璃棒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ABCDEFGA——————↓B————↓↓↓C————↓↓D———↓↓↓E—↓—↓—↓—F—↓↓↓↓—↓G↓↓↓↓—↓—20.(15分)有A、B、C、D、E、F、G 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2、CaNO3)2、和B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试回答下面问题。 21.(16分)I、(10分)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AF涉及H2O2的反应,回答相关问题:A.2 H2O2=2 H2O+O2↑ B.Na2O2 +2HCl= 2NaCl+H2O2C.Ag2O+ H2O2=2Ag+O2↑+ H2OD.3 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 H2O E.H2O2+MnSO4 = MnO2 + H2SO4F.H2O2 +2Fe2++2H+== 2Fe3++2H2O(1)上述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2)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3)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4)通过以上反应分析,H2O2常称为绿色氧化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MnO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6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已知I2遇淀粉变蓝)实验:向实验的溶液中加入4 mL 0.5 mol/L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实验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 2.(9分) 取100mL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再用过量稀硝酸处理沉淀,最后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过滤出沉淀后,所得滤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 参考答案1-5 DDABC 6-10 DBDBA 11-15 BADBC 16-18 DDB19.(16分)⑴②①③⑧⑤⑥⑦④(2分)250ml容量瓶(1分但无250ml不得分)胶头滴管(1分) ⑵27.4(2分) 10.0 (2分)(无小数点后一位不得分) ⑶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2分) ⑷ ④ ⑤(各2分)⑸ 细口试剂瓶中,加盖橡胶塞。(2分)20.(15分)(1)KCl,AgNO3。混合时只生成一种沉淀的是KCl,生成的是AgCl,所以A是KCl,G是AgNO3。(2)B:Na2SO4 C:MgCl2 D:Na2CO3 E:CaNO3)2 F:BaOH)221.(16分)I、(10分)(每空2分)(1)B(2)C (3)A(4)还原产物通常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5)Ag2O > H2O2 > MnO2 II、(6分) (每空2分)(1)ClO-+2I-+2H+===I2+Cl-+H2O (2)0.004 mol (3)SO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11234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