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A.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4.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5、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 )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6、《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它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属于(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7.“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9、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10.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C.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明清时期,农产品尚未进入市场11.我国古代冶铁和使用铁器早在何时就已出现:( )A、春秋 B、战国 C、南北朝 D、宋代12.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1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14、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1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出现 D、雇募制出现16.《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的清代生产方式是(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17.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8、有四位同学对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进行了先后排序,你同意哪位同学的排序:( )A、耒耜耕作—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B、耒耜耕作—铁犁牛耕—刀耕火种C、刀耕火种—耒耜耕作— 铁犁牛耕 D、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耒耜耕作19、曲辕犁出现于:( )A、唐代 B、明代 C、宋代 D、汉代20、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器 B.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C.元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清时期,瓷器和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速度加快 B.从分散走向整体 C.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D27、关于家庭手工业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农户的一种副业? B.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自己使用 C.剩余部分拿到市场销售 D.在自然经济时代中可有可无C.立春乃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29、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清代《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上述材料说明苏州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生产力水平提高C.商品经济高度发展D.出现了雇佣关系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A、乘坐飞机飞往东方 B、发动战争侵入东方C、利用汽车绕道东方 D、利用帆船探寻到达东方的新航路36、《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通“缺”)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B.赞同C.听其自然D.主张适当改变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C.“重租税以困辱之”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荷兰和法国C、葡萄牙和英国 D、西班牙和英国39、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 )A、18世纪下半叶 B、17世纪 C、18世纪上半叶 D、17世纪下半叶40、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湖广熟,天下足C.玉米、甘薯传人我国  D.京剧开始形成41、假如你生活在16世纪上半期的欧洲,你无法从市场上买回( )A、非洲的饰物 B、印度的香料C、美洲的纺织品 D、澳洲的工艺品42、从西周“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A、推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B、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C、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 D、给东方带来欧洲文明45、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充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充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46、工业革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科学的进步 B、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C、市场扩大的需要 D、手工劳动发展的必然趋势47、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是( )A、凯伊发明非梭 B、达比父子发明改进焦煤炼铁法C、托马斯?纽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12777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