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注释)


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发改委对哈尔滨水价听证会问题的回应意味着权力的傲慢终于还是有所克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回应开启了民意跟政府互动的进程,可以引来公众的进一步质疑,发现更深层的问题。
B.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
C.我发现我和比我差的人聊起天来头头是道,可和比我强的人在一起聊天就经常词不达意,心里想的和说的都不一样,而且会紧张,紧张了会脑子空白说胡话。
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各行其事    直截了当    出奇致胜    不假思索
B.委曲求全    张惶失措    卑躬屈膝    腐朽糜烂
C.并行不悖    再接再厉    以逸待劳    既往不咎
D.无耻滥言    震聋发聩    水乳交溶    俯首帖耳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图,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
B.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C.我半夜从一场恶梦中惊醒,各种念头蜂踊而来;过去那些零星的生活片段,潮水般涌入我的脑际。
D.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妇女探身出来。她肤色苍白,头发是铁青色的,戴着一幅厚厚的眼镜,眼睛显得非常小。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最近,安徽科技人员研发的首个国产高性能芯片——“魂芯一号”在京精彩亮像。
B.2011年,我省金融机构完善了农村物流配送、联锁超市建设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C.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水向周围飘移扩散,近期对我国环境无大影响。
D.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之后,尤其是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日本厂家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娉婷 伶俜 人才聘用 游目骋怀
B.抚恤 芜杂 惊魂甫定 果脯蜜饯
C.女红 攻讦 一泓清泉 股肱之臣
D.卓越 着落 擢发难数 斫伐树木

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省城试映会上,“侠盗”金城武果然生手不凡,但其落魄造型和时不时展现的魔术技巧,简直是“犀利哥”和刘谦的综合体,让不少观众大呼。
B.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了一碗,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吃。
C.由北京卫视和中粮集团强强连手打造的大型互动电视节目——《我要看世博》,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每到一站都引发了市民的高涨热情。
D.站在黄山顶上,眼观云卷云舒,耳听八面松涛,一切尘间扰攘、宠辱得失俱化为乌有。这境界多么让人留恋忘返,却又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戊戌(xū)       踱步(duó)?
叱咤(zhà) 恪守不渝(kè)?
B.酣畅(hān) 欺侮(wǔ)?
屏息(bǐng) 含英咀华(jǔ)?
C.景仰(yǎng) 激亢(háng)?
抛掷(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阴凉(yīn) 涕泗交流(tì)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淋漓 风采 挖墙角 丧心病狂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寥廓 噩耗 忘年交 流觞曲水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1234567891011下一页

BR>C.流传 幅度 发烧牒 绿水青山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D.邋遢 发轫 弦外音 穷困潦倒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荫蔽yīn 玷污diàn 引吭高歌háng B 炮制páo 叱咤chá 损兵折将zhé
C浸渍zì 粗犷guǎng 方兴未艾ài D 针砭biān 肖像xiāo 咬文嚼字jué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勿庸置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看见有人变成了甲虫,卡夫卡显然也是在“说谎”。
B.不过大家也都报怨这样干燥的气候,会使冬季作物欠收的。
C.当我把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采,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涣发。
D.每逢端节重阳年头年尾,带工头总要送礼给“拿摩温”们。那时候他们就会拍马地说:“总得请你帮忙,照应照应。我们的小姑娘有什么事情,尽管打,打死不要紧,只要不是罚工钱停生意。”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综合运用(注释)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2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京举行。开幕式上,洋溢着江淮情韵的凤阳花鼓灯首先敲出盛世太平鼓,代表着安徽传统技艺精华的徽墨、歙砚、纸笺、罗盘等制作技艺,则齐齐亮相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竞展徽文化风采。
在展厅“剪刻画绘”单元的一角,“文房四宝”展板显得十分醒目,这里正是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展示台。砚与墨须臾不分离,紧邻徽墨制作技艺展台的即是歙砚制作现场。“文房四宝”板块的另一亮点,是安徽纸笺加工技艺展台。在展厅的“木作编扎”单元,安徽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展台前格外热闹。在开幕式当晚的驻华使节专场,万安罗盘吸引了众多外国朋友。
答:

12、仿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例句: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他们只会穷兵黩武,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1)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的 (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 (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1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15、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①:_____________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
串联词②: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评卷人 得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注释)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迭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迭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 句

1234567891011下一页


石 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1)诗的前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巧妙,请写出来,并解说其妙处。
(2)“杨花”这一形象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评卷人 得分

四、名句名篇(注释)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⑵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⑶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⑷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⑸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19、名句名篇默写
①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②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③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纵一苇之所如,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⑤良辰美景奈何天, 。⑥苟利国家生死以, 。
⑦兼听则明, 。⑧博观而约取,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注释)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 恨:嫉妒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1234567891011下一页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
D.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说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山僧饭讫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B.辄便独往山中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绽
C.复与疏钟相间 还必相迎娶
D.步仄径,临清流也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释)


22、下面括弧里的文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所作的分析,你认为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①“她”或“刘和珍君”可删去一个,语言更精练),那时是欣然前往(②说明完全自愿,反驳了“受他人利用”的流言)的。自然,请愿(③一再强调这是完全合法的正义行动)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④这句话只与下文“其一是手枪”形成照应)。但竟(⑤强调出乎意外,照应了上文“谁也不会料到”)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⑥说明反动派做贼心虚,不敢正面射击,只好从背后偷袭),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⑦有军官指挥,说明这是预设的罗网),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⑧专拣致命处射击,揭露敌人的残忍),也立仆。但她(⑨指代杨德群君)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⑩照应前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A.①③⑧⑩ B.②⑤⑦⑨ C.③⑤⑧⑩ D.④⑥⑦⑨

23、为了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必须对句中重要词语着意品味。你觉得下面句子中需要着重品味的词语是哪些?请标示出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评卷人 得分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释)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1234567891011下一页

,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民歌吸引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自然、单纯、原汁原味、发自肺腑的状态。
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
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的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具有以下要素:根植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的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它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文化状态。
C.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
D.“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民歌上有充分的体现:自然、单纯、原汁原味。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带给人们美好的视听享受,让人们犹如听到了高远的天籁之音,感受到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
B.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木卡姆、翩跹的舞步……无不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展现古朴原真的风貌,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
C.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D.原生态民歌以其丰富的唱法、原真的风味,而远胜出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和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产生的“山歌”一样,纤夫的“纤歌”语言韵调也有明显特点,应属于原生态民歌。
B.原生态艺术有着鲜明的语言和地域特色,这会因为各地语言不通和习惯的不同而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C.原生态艺术能够得以孕育和保存完好,得力于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样特殊的地域环境。
D.正如许多文化现象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快速消失一样,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感受原生态文化那最质朴的美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文》云:“牍,书版也。”所说的牍即指“尺牍”,是古代作为书写工具的
木版,当时的牍通常长一尺,因而名之。
“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记载缇萦救父的故事时,说:“缇萦通
尺牍,父得以后宁。”可见缇萦是用尺牍作为书写工具来上书皇帝的。再如《汉书》记载:“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可见,西汉时尺牍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其使用范围较广,普通臣民上书皇帝可用尺牍,两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也可用尺牍。此时尺牍是指书写工具的实物形态,文体意义不明显。
东汉时,尺牍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

1234567891011下一页

。据《后汉书》记载,刘睦擅长作文,当世
以为楷模。在其临终之时,汉明帝还令其做“草书尺牍十首”。这里所指称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而是指某种“文”,具有文体意义。大约到南朝时,人们开始用尺牍指代书信。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在评论历代书信之后,云:“至如陈遵占辞,百封各意;祢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牍之偏才也。”这个概念在后世一直沿用,尤其是明清,出现大量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如《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等,都是当时的流行读物。
在造纸术没有出现之前,人们的书写工具除了木牍之外,还可用竹简。唐代苏
鹗曰:“以竹为书笺,谓之简。”时日既久,简也从书写材料演化为文体名称,成为书信的一种形式。后世人们将“简”与“书”并称,如魏禧认为“简与书一也”。
文体意义上的简与尺牍完全相同,或者直接将二者连用,呼为“简牍”。自六
朝以来,尺牍、简与书可以通称,但若严格辨体,当尺牍与“书”并称时,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古时史官大事书于策,小事载之简牍。作为书信体意义的尺牍也继承了这个特点。一般而言,尺牍的篇章较“书”短小。魏禧认为尺牍与书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繁简大小的不同,相对“书”而言,尺牍往往是“寥寥数言,情致足录”的短章。另有一些文学总集,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选文的具体操作上都认为尺牍最主要的特点为行文简略,篇帙短小。如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说:“尺牍者,约情愫于尺幅之中,亦简略之称也。”《文章辨体汇选》既选“书”,又选“尺牍”,而所选尺牍绝大部分是数十字或百余字的短章,所涉及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山水花月、饮酒期约、馈赠问候等琐细之事,很少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如欧阳修《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而贺复征仍收在尺牍类中。
古代人际交往中,尺牍是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人们在写尺牍时,可
以随意抒写,不受拘束,往往能表露作者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如此,古代出现了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特别是唐宋,尺牍更是得到士人们的重视。黄庭坚更是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更有一些文人不治他事而专写尺牍,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选自《中国古代文体史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尺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牍”在西汉时是指一种书写工具,文体意义不明显;到东汉时,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具有文体意义。
B.“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中提及的“尺牍”和《说文》《文心雕龙》中提及的“尺牍”意义相同。
C.“尺牍”大概从南朝开始指代书信,尽管有时和“书”并称,但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尺牍的篇幅比“书”短小。
D.“尺牍”是古代人际交往中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有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汉时期,普通臣民上书皇帝以及两国之间外交往来都可使用尺牍,尺牍的使用范围较广。
B.尺牍自从出现书信的意义之后,后世一直沿用,明清以来,出现许多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
C.宋代欧阳修的《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但从其篇幅长短和内容看,仍然属于“尺牍”。
D.唐宋时期,一些文人如黄庭坚专写尺牍,这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为“尺牍”,是因为古代所有的牍仅一尺长,但“草书尺牍十首”中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
B.《秋水轩尺牍》以及《雪鸿轩尺牍》中的“尺牍”是指书信这种文体,这两本书是明清时期的流行读物。
C.从对尺牍的文体特征上看,魏禧和贺复征的观点相同;从对尺牍所写的内容上看,两人的观点不相同。
D.尺牍所写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饮酒期约等,一般不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
评卷人 得分

八、实用类文本阅读(注释)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波兰布热金卡电】(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3)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

1234567891011下一页

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4)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5)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6)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7)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8)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9)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10)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11)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12)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3)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4)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1. 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标题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
B.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C. 战争已经结束,这里成了和平的世界,人们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这样的新闻没有大事件,没有震撼力,但却是真实的奥斯维辛的生活场景。
D. 不能算是新闻,只是一场噩梦。应该尽快忘掉它,远离它,不要再揭旧有的伤疤。
2. 对第一段画横线的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了一片美好的和平景象,与下文的惨状构成强烈的反差。
B. 本来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现在却阳光灿烂,所以作者用了“居然”一词。
C. 人人都心惊肉跳,恐惧不已,只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用儿童的欢乐来反衬人们的恐惊惧。
D. 作者选择“阳光”“白杨”“草地”“儿童”这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以引起人们对和平的热爱。
3.下列对这篇新闻的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内容首要特点是“新鲜”,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事;而标题竟然劈头就说“没有什么新闻”,从受众心理讲,这样的标题很吊读者的胃口。
B .本新闻并没

1234567891011下一页

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可见新闻也可以写成“旧闻”。
C.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字里行间灌注者个人的情感。
D. 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27、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评卷人 得分

九、作文(注释)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以“生命的宽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评卷人 得分

十、文言文基础(注释)


29、选出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赵急,请救于齐 受任于败军之际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 物:物资,财物。
B.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 以为:以为:以,而;为,为了。
C.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 辟:征召
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退隐

32、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3、将下列文段断句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C
【解析】此项中的迭—叠,纯--醇。
2、【答案】C

【解析】

3、【答案】B

【解析】A.临摩—临摹 C.恶梦—噩梦 蜂踊—蜂拥 D.一幅—一副。

4、【答案】D
【解析】A像——相,B联——连,C飘——漂。
5、【答案】D

【解析】D项全读zhuó;A项“娉”“俜”读pīng,“聘”读pìn,“骋”读chěng;B项“抚”“甫”“脯”读fǔ,“芜”读wú;C项“红”读gōng,“讦”读jié,“泓”读hóng,“肱”读gōng。

6、【答案】B
【解析】A项,“生手不凡”应为“身手不凡”。C项,“连手”应为“联手”。D项,留恋—流连或留连。
7、【答案】C?
【解析】C项,“亢”应读“kàng”。?

8、【答案】B
【解析】 A 项“角”为“脚”;C项“牒”为“碟”;D项“具”为“俱”。

9、【答案】C
【解析】A荫-yìn B咤-zhà D嚼-jiáo
10、【答案】D
【解析】A毋庸置疑B抱怨 ,歉收C光彩,容光焕发。
二、语言综合运用
11、【答案】示例:皖民间绝活展示风采,徽文化技艺亮相京城。

【解析】

12、【答案】示例:(1)他们只会坐井观天,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2)他们只会试尝辄止,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
【解析】

13、【答案】(1)壮志豪情(革命豪情)(2)朦胧爱情(思恋之情)

【解析】

14、【答案】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

1234567891011下一页

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解析】

15、【答案】示例一:①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赞歌。②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示例二:①雷雨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②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花地。
【解析】

三、古代诗歌鉴赏
16、【答案】“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解析】
17、【答案】(1)分别是“弄”“满”。“弄”字将杨柳枝在春风中摇曳飘荡的形状展现于眼前,刻画出它的动态美。“满”字看似描写静态,却在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的整个动态。所以说,这是寓动于静、静中有动。
(2)杨花不仅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杨花,而且是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生活,来比拟自己往来赴任,离别家园的境况,是化虚为实的写法,把自己羁旅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杨花只是一春忙,而诗人自己飘零四时。不说自己,而说杨花,余味不尽。
【解析】
四、名句名篇
18、【答案】⑴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几
⑵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⑸不患寡而患不均


【解析】

19、【答案】①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是故 无贵无贱 ,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⑤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⑧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解析】
五、文言文阅读
20、【答案】1.A(遗憾)
2.A 【解析】A项都当副词“竟”讲;B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D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C 【解析】“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错
4.及帝杀王轨 / 之仪固谏 / 帝怒 / 欲并致之于法 / 后以其谅直无私 / 乃舍之(错断一处扣0.5分)
5.(1)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犯颜”1分,“见”1分,语句通顺1分)
(2)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

【解析】颜之仪字子升,是琅邪临沂人,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祖父颜见远,任齐御史治书。在朝中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居官称职,为人称扬。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疾病为由辞官。不久齐和帝突然而死,见远大哭而致气绝。梁武帝深感遗憾,对朝臣说:“我自从顺应天命和顺从人心临政以来,参与干涉天下人事,而颜见远竟至于如此。”当时称赞他忠烈,都为他感叹。
之仪幼年颖悟,三岁时能读《孝经》。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写词赋。曾经进献《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手回书说:“枚乘父子都能与梁王游学,应贞两代,都被称赞为有文学才能。我寻求才子,心中的郁塞得到很大宽解。”
江陵平定后,颜之仪按照规定迁到长安。世宗任其为麟趾学士,不久迁升为司书上士。高祖刚设立太子,认真替他选择师傅,选之仪为侍读。太子后来征讨吐谷浑,在军中有不轨行为,郑译等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因而授任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食邑二百户。宣帝即位,晋位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刑法政治乖僻,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宣帝十分忌恨他。但由于有旧恩,也一直加以优容。当宣帝杀王轨,颜之仪坚持进谏。宣帝大怒,想将他也处死。后来以他诚实正直而无私心,没有执行。
宣帝去世,刘?、郑译等伪造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助少主。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刘?等人草诏而署名之后,逼迫之仪接着署名。颜之仪厉声对刘?等人说:“主上去世,继嗣之子年幼,朝廷大权应该由才能杰出的宗族掌握。现

1234567891011下一页

在皇亲之中,赵王年龄最大,以亲以德来说,都应该寄以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一心尽忠报国,怎么能一下子就将朝庭大权交给别人!之仪只是一死罢了,不能欺骗先帝。”因此刘?等人知道他不可屈服,于是代替之仪署名而公布。隋文帝后来又索要符玺,颜之仪又正色说:“这是天子的信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为什么要?”隋文帝因此大怒,下令带出去,想杀掉他,但是因为他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才放掉他。出朝做西疆郡守。
隋文帝做了皇帝,下诏将他征回京师,进爵为新野郡公。开皇五年,任为集州刺史。在任期间州内清平安宁,各民族百姓都很喜欢。十年正月,之仪按例上朝廷去进见。隋文帝见到后就认出了他,命带他到御座前,对他说:“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于是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21、【答案】1. B
2. D
3. (1)天气和风舒畅,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
(2)多想念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解析】1 A项,过:过访,游览。C项,间:错杂、交错。D项,讫:结束。
2. A项,而:顺承/修饰。B项,辄:于是/常常。C项,相:相互/第二人称代词,你。D项,临:靠近。
3.(1)天气和风舒畅,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
(2)多想念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22、【答案】C
【解析】①不能删。“她”紧承了上文,再用“刘和珍”复指,明确而且突出了本段叙述的中心人物。④还与第四节“我向来是不惮……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前后照应。⑥惨案发生后,段政府通电全国:说什么这次惨案是李大钊等人“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正当防御,致互有死伤”。“从背部入”,证明根本不是什么“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搏斗,。用铁的事实反驳了所谓“她们是暴徒”的无耻谰言。⑨“她”指代刘和珍。如果仅从上下语句看,“她”好像是指杨德群,但从整段文字看,特别是与第四节“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对照来看,便更加明显了。
23、【答案】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和训练揣摩、品味语言能力的题目,但与上面常见的题目不同。上面几道题目,是把要求品味的词语提示出来,写出自己品味的感受,着重于语言理解能力的检测。本题则采用开放的形式,任由自我选择。只要求把认为需要着意品味的词语标示出来,这样做,既尊重了独特感受,同时也检测了感受语言的能力。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
24、【答案】1.C
2.D
3.A

【解析】1(“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以偏概全,原文是“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
2(“远胜出”主观夸大)
3(B“因为各地语言不通和习惯的不同而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推断有误,原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和地域特色而吸引观众,使观众喜爱;C“得以孕育”无中生有;D“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感受……”说法绝对)

25、【答案】1.B
2.D
3.B
【解析】1.B项“意义相同”错。《史记》《说文》中提及的“尺牍”指书写工具,《文心雕龙》中提及的“尺牍”指书信。A项见原文第二、三段,C项见原文第三、五段,D项见原文最后一段。
2.文中只是说黄庭坚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并没有说黄庭坚专写尺牍,故D项错。A项见原文第二段,B项见原文第三段,C项见原文第五段最后一句。
3.A“所有”错,原文是说“通常长一尺”;C原文没有比较魏禧和贺复征对尺牍所写内容的认识,故C项错;D“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错,原文是说“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八、实用类文本阅读
26、【答案】1.D 2.C 3.B
【解析】1.新闻标题具有概括、提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引导读者阅读的作用。A、B、C三项从不同方面对该新闻标题做了正确的解说,而D项是错误的,因为写这篇新闻的目的就是不能忘记,要再次震撼人心。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为了突出主旨及产生好的表达效果,新闻也要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儿童”与“阳光”“白杨”“草地”等构成了一幅自由和平的美好图景,与法西斯的残酷虐杀形成对比,没有“反衬人们的惊惧”的作用。
3.虽然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但从新的角度写出了新的感受、新的震撼。因此,仍然写的是新闻而不是“旧闻”。
27、【答案】这是作者对

1234567891011下一页

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解析】记者在文章中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多种,有的是直接站出来发表议论,在话语中表达情感,有的则是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中,由事件本身的残酷性、震撼性等因素显现自己的情感倾向。此题旨在分析新闻中的客观叙述和主观情感两种因素,培养独立思考、不受报道和传媒约束的素养。具体到课文,则是体会作者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良知。
九、作文
28、【答案】【写作指向】 这是谈人的生命质量的一个话题,生命不只是平淡岁月的流逝过程,不只是四季花草的枯荣过程,不只是人间沧桑的变化过程,而是内在情感丰富的过程,内在品德完善的过程,内在灵魂铸就的过程。我们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无法扩展生命的外延,却可以填充生命的内涵。所以对此话题,写作的重点应在如何扩展生命的宽度上,如健康、爱、正确的选择、拼搏等都可写入文章,文体适合选择议论文,当然,写议论文,不能只空谈道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素材,方能有力地支撑观点。

7891011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1301104.html

相关阅读:高中高一语文暑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