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冯彬 审题:教科室日期:2014年1月10日第Ⅰ卷 ( 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言文阅读,4-7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 B.文约理赡 赡:充足  C. 潜引入阁计事 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 知:了解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 )  ①朕无西顾之忧矣 ②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③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④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⑤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⑥废朝三日?  A.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深重的厚待。?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注释]①饯别:设宴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指太湖。③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8.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5分)9.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离情别绪,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苏轼《赤壁赋》)(2)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3)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乙选考题请考生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展开故事的方式非常巧妙。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在树下休息时,向作者了自己,老人够了,故,行文流畅自然. B福贵买牛时,在新丰市场碰上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正是老牛的眼泪和伤心换来了福贵的同情,才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C.福贵掏钱买牛时,作者重点刻画了赤膊男人和周围人的哄笑,他们的言行与神态侧面烘托了老人行为的不可理解与他这次买卖的不划算。 D.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点出了老人在乡间生活的环境,增添了小说的意味,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E.本文通过老人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年少时的风光与落魄、与老牛的相遇及相依。老人的经历虽坎坷,但全文基调并不悲凉。(2)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分) (3)本文主人公福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老人和牛”,作者为什么以“活着”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8分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分)A.谭其骧先生对很多人误解其论文集名字的来历不以为意,因为他认为“长水”二字也正是自己为人的象征。B.当里根总统得知《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作者是谭其骧时,立刻与其握手,这使很多美国人知道了本不受重视的谭其骧。C.谭其骧先生学识渊博,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却没有得到知识分子应得的尊重,被视为毫无知识、一窍不通的典型。D.谭其骧不善应酬,更不以攀附名人为荣,越是像胡适、陈寅恪这样的学术泰斗,他越是刻意避而不见。E.谭其骧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工作生活涉及到中国广阔的地域,所以说汇聚中华大地众多水域的大海是先生最好的归宿。(2).作者将谭其骧先生比作“悠悠长水”有哪些含义?请简要说明。(分)(分)(8分)13、3分)A.2013年中国共有5起影响重大的冤案、14名当事人沉冤得雪,重新获得了自由。B.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遭到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反对。其实,日本也罢,美国也罢,都是利用防空识别区做文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2013年12月6日,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曼德拉家乡的民众万人空巷迎接赤子魂归故里。D.《爸爸去哪儿》自从10月份开始播出之后,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这档节目唤醒了新一代的中国父亲首当其冲的育子责任。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是从地上或海上发射拦截器,然后从陆地发射平台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在其飞行弹道中段,也就是太空中对其进行拦截并将其战斗部分摧毁。B.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带动了就业和内需,扩大了物流、金融、宽带等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零售批发、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C.“女汉子”指带有“纯爷们性格”的女性。她们爱美妆喜时尚,还能“干粗活打蟑螂”,集温柔和彪悍于一身,拥有汉子的外表和女人的内质。D.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 。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16. 根据文学常识和所学课文内容,用屈原、陶渊明、苏轼的事例,仿照第二句的句式,在前后的横线上写三句话。(6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面对荒漠雪原,苏武选择了固守;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7.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淡忘了如何书写出美观大方的方块字,特别是中国国粹毛笔书法,善为者已日渐减少。“许多大学生写的字,真没法看。”3月20日,在江西省人才招聘市场,不少招聘单位的主管人员发出类似感慨。不少大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但是,当招聘单位让其填表时却往往不仅写不好字,甚至于提笔忘字,患上了“书写遗忘症”。在某中学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李老师有同样的感叹,她教的学生写字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书写潦草、生硬。有时,她布置学生写作文,有的同学交的竟是打印稿。(1)以上消息反映了青少年在汉字书写上存在什么问题?(2分)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245782.html

相关阅读: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