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黔北地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蓬蒿(hāo ) 下载(zǎi ) ?目(chēn ) 叱咤风云(chà )B.拘泥(nì ) 埋怨(mán ) 剖析(pōu ) 顺蔓摸瓜(wàn )C.创伤(chuāng) 歼灭(jiān ) 浸渍(qìn ) 供不应求(gōng)D.纸屑(xuè ) 匕首(bì ) 测量(liáng) 万马齐喑(yīn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在2015年伦敦奥运会上,林丹果然不孚众望, 首次蝉联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军训是我迈入高中的第一门课程。 经过这七天的训练后,使我体会到军训不光是对体能的训练,更是对人意志的锻炼。B.语文是重要学科,语文对我很感兴趣。C.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D.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彦克拉山,那里有着100多个小水泊,有着诱人的自然风光将你吸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9分)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03—27)5.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价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D.网络恶搞是一种在网络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为推动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所作的个性解读、另类表达。6.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C.“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烟消云散,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D.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9分)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 “履我!”良立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长跪履之(鞋子)B.良因怪之,跪曰:“诺。”(认为……奇怪 )C.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 相会,约定 )D.孺子可教矣! ( 教导 )10.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第Ⅱ卷 非选择题(120分)四、共(26分)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3分)(2)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5处,2分) 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13.诗歌鉴赏(8分)村 晚 雷震注: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1)本诗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图景?(4分) 答: (2)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分) 答: 14.默写:6分,每小题1分。(8句中任选6句)(1)指点江上,激扬文字, 。(2)寻梦?撑一支长篙, 。 (3)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 ,大礼不辞小让。(7)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刑人如恐不胜。(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被春天染红的小溪  小溪是本文重要的四川省黔北地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256458.html

相关阅读: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