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考试题(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中央制度创新

汉代中外朝机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地方制度变革

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两个结果

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主旨提炼

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2.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而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4.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

1.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使(  )

A.丞相位高权重      B.丞相权力受到削弱

C.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D.地方官员受到严格监察

解析:考查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设立中朝,故选B。

答案:B

2.(2011?杭州月考)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学,而②④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和瓦解,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3.(2011?广州学业水平测试)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解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看,很显然是选择A。 导致“重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A

4.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解析:由①中的“行省”、②中的“道”、③中的“鲁”、“宋”等诸侯国、④中的“郡”可以判断分别属于元、唐、春秋、秦朝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②①,故选A。

答案:A

5.下面材料: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据《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表明了唐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这项制度,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到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

解析:本题以唐代三省六部制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2)问要围绕三省六部制对相权的制约作答。第(3)问要注意归纳概括秦汉、唐代、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

答案:(1)三省六部制。

(2)权力分散,相互制约。

(3)秦、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武帝时,由于内朝的设立,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相权被分散。宋代:增设副宰相,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分割。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每小题4分,共40分)

1.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丞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扩大三省的权力,削夺三公权限

③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有关丞相制度的重要史实,扩大三省的权力表述错误,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在宋代。

答案:C

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解析: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B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西周时还不是加强君主专制,①错误;西汉设置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②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③正确;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④正确;故选D。

答案:D

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提点刑狱司

D.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解析: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所以B项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和太尉不属于宰相;北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的是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元朝设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B

5.“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为汉代察举制的考查,从内容上分析是察访人才官吏的方式。

答案:C

6.以下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官职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御史台 ④都察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御史大夫和刺史是秦汉时期负责监察的,御史台和都察院也是监察机构,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A

7.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

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解析:本题要求比较唐宋时期削弱相权的共同策略,两朝在此方面都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答案:B

8.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贺喜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

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

B.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

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

解析: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汉朝不可能出现“进士及第”的“天子门生”。

答案:A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 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根据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选官制度的特征,可知科举制同察举制相比带有开放性,因而排除④。

答案:B

10.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于(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今天我国的地方行政单位起于元朝行省制度。

答案:D

二、非选择题(20分)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6分)

(2)图二、图三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

(3)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第(1)问观察图片很容易看出,图一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图二指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图三指元朝的行省制度。第(2)问通过对图片分析可知,图二、图三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第(3)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周初分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度。

(2)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3)分封制的影响:有利于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稳定统治秩序。三省六部制的影响: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伟大创举,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度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40034.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福州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