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测控5(人教版必修2)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测试
一、
1.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
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
解析:近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开埠通商后,廉价洋纱、洋布大量向国内倾销。
答案:B
2.上题中衰落的后果是(  )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
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解析:洋纱、洋布冲击的直接和最重要后果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破产,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A
3.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
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解析:本题应分清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外部原因,而根本原因应从经济角度去思考。
答案:C
4.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D.创办京师同馆
解析:“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的意思就是要“求富”,所以要创办民用工业,A项符合这一点。
答案:A
5.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D.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洋务派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只是学技术。
答案:C
6.民族工业在发展中依赖外国或封建主义庇护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薄弱B.封建势力的强大
C.资本主义的强大D.中国的社会性质
解析:民族工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不仅遭到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而且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市场小,又要与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发生联系。
答案:D
7.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
①都面临内外交困局面 ②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
解析:近代教育制度应该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而洋务制度不是。日本的君主专制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而中国仍然是封建君主制,因此①②相同。
答案:D
8.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段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析: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定,“民国初年”指的是1912~1919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个选项均为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发展局面的原因,B项是外因,A、C、D三项都是内因,而A、C两项均是由D项产生的。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答案:D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据此完成9~10题。
9.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英美等国加紧资本输出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
C.战争的长期破坏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遏制
解析:注意关键词是“抗战时期”“国统区”,很容易认识到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遏制的结果。
答案:D
10.抗战时期,中国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英盟国的援助B.一党独裁的强制
C.统制经济的实行D.专卖政策的实施
解析:抗战时期,国民党在经济上实行统制经济,使其资本急剧膨胀。
答案:C
二、非
11.下列材料: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合计商办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175488935346979.6%
第二时期1895~19136852334234639080141%
年代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国人办(注)
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191619633.1%1032800057.3%
第二时期1895~191386284613%13610315346%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请完成:
(1)上表统计资料中的三种企业依次分别属于________资本、________资本和________资本。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
(2)根据上表统计资料,同第一时期相比较,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解析:第(1)问首先必须回答三种企业的资本名称,这三种企业的形成原因应结合19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数字看是民族企业大量增加,这就是最明显的变化;原因可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回答。
参考答案:
(1)民族 官僚 外国(或帝国主义)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或官办企业)的刺激下,一些商人、官僚、地主等投资开办近代企业,形成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为“自强”而开办军事工业,为“求富”而创办或与商人合办民用企业,形成了官僚资本企业。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出口加工、船舶修造等企业,形成了外国资本(或帝国主义)的企业。
(2)最明显的变化是商办(或民族资本)工业(或指出商办工业的工厂数、资本额及其所占比例)超过官办工业,表明前者发展迅速。主要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或戊戌变法的影响);收回路矿权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政策的影响;辛亥革命有利于投资办厂的环境等。(本题也可以作出下述回答:外资工厂数量增长不大,但总资本额和每厂平均资本额增长迅速,说明外资工厂资本雄厚,中国企业很难与其竞争或管理很难。其原因主要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享有在通商口岸设厂的权利,大量外资输入中国)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加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物总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银。美国在华商行从136家增至309家,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千米铁路等特权。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材料一、二显示的数据的原因。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解析:第(1)(2)问主要是回答一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的原因;第(3)问通过两时期的对比,从数字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弱点。
参考答案:
(1)一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严重的入超现象有所改变。原因是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这些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和控制有所减弱,客观上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2)现象:一战后期,日美两国增强对华经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又出现了萧条。说明:即使在发展较快的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没有彻底摆脱列强的经济控制,而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萧条,说明了其自身发展的薄弱性,其兴旺的景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3)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里,我国经济的特点仍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弱小,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
1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被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当时投资近代企业的主要有哪些人?新式企业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
(2)辛亥革命后,刺激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的社会思潮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的阶级状况和社会进程有何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又有何突出贡献?
解析:本题应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及新中国成立后所作的贡献等方面思考,要求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系统的掌握。
参考答案:
(1)官僚、地主、商人和华侨。意义: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起着越越大的瓦解作用。
(2)社会思潮:“实业救国”。影响:促进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建国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作出了贡献。以后又积极投身于公私合营,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顺利地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48640.html

相关阅读:高一历史下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验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