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达标试题(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本栏目内容在学 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 择的素材是(  )
A.威海卫战 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解析: 1 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 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 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大屠杀。
答案: 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 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的影响(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 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C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解析: 本题学生易误选D项或B项,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马关条约》中每一项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就本题说,应结合当时列强侵华的新阶段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四个选 项中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是C项,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征内地税,这最有利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 C
6.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两大农 *** 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历史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
答案: C
7.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是指(  )
A.清政府中国战败 B.《辛丑条约》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慈禧太后出逃
解析: “国耻”应是指外的侵略活动,根据时间20世纪,可判断出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
答 案: B
8.右图是《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照片,以下对这张照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这张照片拍摄于1899年 ②参与抢劫的国家有英、俄、日、法、德、美、西、奥 ③它使中国化遭受严重损失 ④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A.①②③ B.③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的时间应该是1900年,参与抢劫的国家不包括西班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答案: B
9.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作为外国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其主要目的是(  )
A.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开辟外国租界
C.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的反帝斗争
D.扩大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范围
解析: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在于镇压和防范中国人民的反抗,并把清政府 作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工具。
答案: C
10.结合右图,说出《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 为其签订导致了(  )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 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只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
(3)综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归纳、概括能力。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如材料一中的“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和材料二中的“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等。
答案: (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商行制度,自由贸易。
(2)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3)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47518.html

相关阅读:鸦片战争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