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总复习和考点分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总复习及考点分析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知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教会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重点 摩尔的相关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难点 摩尔的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与过程 启发讨论式、归纳式
知识系统和考点
第一从实验学化学
[考点]
1、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会判断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会选择适当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镏、萃取),主要是根据各种方法的应用条选择。
3、注意基本仪器的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过滤器、冷凝管、分液漏斗、容量瓶
4、能根据除杂原理和要求,正确选择试剂和设计试剂的顺序以及实验步骤
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概念的判断,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仪器、步骤和误差分析)
7、有关cB的简单计算:如求cB,溶液稀释的计算
[相关知识点]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NO3混合物
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
气体的检验(包括检验纯度)
离了的检验(如C1-1、SO42-)
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
生成沉淀:如C1-1、SO42-的检验。
生成气体:如检验NH4+ 、CO32- 、SO32-离子等都采用此法。
显现特殊颜色:如对酒后驾车者呼气中乙醇的检验。
三、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
①是一个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mol)。
②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x1023个。
③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
④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⑤n=N/NA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 单位:g•mol-1 g•mol-1 表达式:=m/n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的(分子的)
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7.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表达式:Vm=V/n,单位:L•mol-1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二22.4L•mol-1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V1/V2=n1/n2=N1/N2
推论(略)
7.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量叫溶质占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cB=nB/V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解题思路]
①由定义出发:根据cB=nB/V,欲求cB,先求n、V
②由守恒观点出发:a.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ClV1=C2V2.b.溶液中“微粒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c.质量守恒
③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c=1000mL×ρ×ω/(×1L)
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溜时,应使温度汁水银球靠近蒸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中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摩尔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16:l
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NA个HaSO,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与4A/A个H:O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水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3.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配制500mL、0.2mol•L-1的稀H2S0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04时用不到的有
(2)经计算,需浓H2S04的体积为 。现有①10mL②50mL③100mL三种
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 (填代号)。
(3)将浓H2S04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后,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 mL的
容量瓶中,转移时应用玻璃棒 。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处。改用 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的地方,使溶液的 。 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
错误的是 ,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 (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0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0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04:直接倒人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稀释浓H2S0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第二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
1.能够区别胶体、溶液和浊液等三种分散系。(主要是判别哪些物质属于胶体)
掌握胶体的特征性质---丁达尔效应。以及它与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的判断,以及能否导电的判断(导电原因是:?)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离子反应的条;
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
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或某些物质的检验。
能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当中的有关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能够找出氧化还原反应当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它们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间的关系。
能根据元素的价态判断该物质应具有什么性质,同时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能进行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正确判断。
[相关知识点]
本复习时,下列主要知识点应得到纲领性的明确、记忆,有些内容可进一步深化理解。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属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有多种。
3.胶体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胶体与溶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利用丁达尔效应。
制备Fe(OH)3胶体——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人(先慢后快)沸水中,所形成的液体与我们所熟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性质是不同的,红褐色透明液体。
FeCl3+3H20二Fe(OH)3(胶体)+3HCl
胶体具有许多性质,在工业、农业、科研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
4.电解质及其分类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的盐类等物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物质。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只取决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跟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关系。
5.离子反应
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反应分类为氧化还原反应类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类。
6.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依次为“写、改、删、查”。不能改写的物质是: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水、不溶物、气体等。
7.氧化还原反应
①凡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是反应前后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高或降低的变化。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既对立又统一,氧化剂和还原剂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同样不能孤立地存在,而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发生了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发生了化合价的变化。
③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中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关系。


即是氧化还原又是离子反应
⑤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记忆方法,可以概括成: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⑥电子转移表示法——“双线桥”法箭头指向: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电子数目: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
⑦几条简单规律
守恒律——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强弱律——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即: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难易律——一种氧化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相遇,与还原性强的还原剂优先发生反应。
⑧应用 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判断反应物(氧化剂、还原剂)的变化产物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定量。
当堂检测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碘化钾 B.乙醇 C.氨气 D.蔗糖 E.氢硫酸
F.硫酸氢钠 G.一水合氨 H.液氯 I.铜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
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Ag+、 、Cl- B.Ba2+、 、CO32-、OH-
C.g2+、Ba2+、OH-、NO3- D.H+、+、CO32-、SO42-
E.Al3+、Fe3+、SO42-、Cl- F.+、H+、NH4+、OH-
4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 C+CO2=2CO ⑵ C+H2O=CO+H2 ⑶ CO+H2O=CO2+H2 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CO>H2>C
堂小结:一二的主要考点和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学会应用,掌握解题技巧
作业布置:自主复习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47819.html

相关阅读: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