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作文辅导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01、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作文辅导
题目: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
一、基本要求:
1、此题为半命题作文,后面可补齐为:那件事,改变了我;那件事,让我至今难忘。等等。也可使用我们上周五试写起跳题目: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也可以以一件事为中心重新自命题。
2、此题要求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以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写我所耳闻目睹的。
3、训练目标:写事要有点波澜,达到黄河九曲。事件的发展,在人们意料之外,但又为情理之中。
二、设计说明:
本次作文训练,实际上是一次以写实为主的记叙文,向小说创作的过渡性练习,因为二者都强调情节!
导语:同学们,依据“两写中评法”的作文训练模式,本次作文训练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初写(试写)。今天,我们将进入中评指导环节,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件事:曲折生动,波澜起伏。以利于第三节二写的时候才思泉涌,一蹴而就,从而实现第四次作文训练的既定目标。
古人云:“文如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如波浪一般富于变化。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为什么写文章要有波澜呢?首先,客观事物是有复杂性的。这里说的复杂有两个含义:一是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以及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联系。二是任何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其次,读者喜欢读有波澜的文章,让读者牵肠挂肚、感到惊喜或扼腕叹惜是文章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上次作文,崔莹莹同学的《感恩妈妈》,写了自己参加中招考试前,自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满以为可以考取一所重点高中,可结果大失所望。而正当自己担心父母责骂时,没想到得到的却是父母的一番善解人意的宽慰。
可见转折时期是最变化无常、曲折多变的时期。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冲突产生波澜,波澜加剧冲突,且有些事往往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甚而至于平地惊雷,横空出世,不期而至。
三、理论探讨: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根据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而构思的所谓“波澜”,常见的有哪六种: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等。
2、案例说法
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的思维也是极其复杂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文章所反应的内容是“多面”的和“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伟人,也有自私的一面,即便是罪犯,也会有偶尔的良心发现。
(1)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但给我买来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绘图《山海经》。
类似本文的,如课文《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与荆轲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按说两人该是和颜悦色,互相理解吧,然而不尽然。在荆轲刺秦之前,双方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摩擦:燕太子丹责怪荆轲所谓的“有所待”是因为胆怯了,有“改悔”之意,并急于派遣秦武阳前去行刺。而荆轲觉得燕太子的话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所以就发怒了,并喝叱太子,为此负气“辞决”。这里如果是我们同学们写这二人,往往是不会写他们之间的矛盾的,特别不会写荆轲的怒气,因为与其如此,将担心荆轲还不如不去来。然而作者在这里忠于生活,尊重史实,充分表现了两人的性格:一个急于求成,铤而走险;一个沉着冷静,胸有成竹。同时,也只可惜由于这一“迟”一“辞”,也为以下刺秦失败埋下了伏笔。而我们同学们写作,往往写好人描绘得如天使,写坏人丑化得似魔鬼。
(2)《塞翁失马》:①塞上老翁、痛失良马——②失马自回、带回骏马——③儿子骑玩、摔下腿瘸——④不能入伍、保全性命。真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里我们引用老子的话来说是: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3)《生命中的大石块》:①放进石块——②填充砾石——③填充沙子——④倒水瓶口
启示:①无论你的时间多么紧张,如果再加把劲儿,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②如果你不把大石块先放进瓶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就是你的信仰、学识、梦想。切切记住,人生要先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你会永远错过、终身遗憾。
【三文可分别图示为:《阿长》三棱镜、《塞翁》W、《大石块》四条横放平行线。可分别用诗句描绘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文如看山不喜平;远近高低各不同。】
3、课文模仿
再如,我们刚学过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秦晋①围郑,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大夫佚之狐②的一句谏言,让郑伯看到了一线生机。——按理说在一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君君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郑伯差遣烛之武是不需要讲任何策略的,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烛之武③尽然借机发起了牢骚,表达自己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怨言。眼看这一盆薪火即将熄灭,——礼贤下士、急来抱佛脚的郑伯④未言放弃,也未发怒,而是主动责己,恩威并施,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言外之意是,到那时我是亡国之君,你不也是亡国之臣吗?从而促成了烛之武成行。
——烛之武临危受命,见秦伯,陈述了亡郑阙秦,舍郑益君的道理,在秦廷演义了一段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的精彩活剧。烛之武⑤终不辱使命,秦师退,杞子等三秦将协防郑国,按说此时的郑国已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不料晋国大夫子犯⑥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又向晋文公提出了攻打的请求,形势又起波澜。——然而冷静沉着地晋文公⑦审时度势,他以不可攻有恩之人的“仁义”、不可失掉同盟者的“明智”、不可攻有备之师的“武德”的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给自己退兵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从而使郑国免遭了亡国之祸。
全文400来字,情节跌宕起伏,收到了尺水兴波的艺术效果。
《鸿门宴》就更不用说了,仅在宴会中就有三起三落:范增举?、项王不应(优柔寡断)——项庄舞剑、项伯翼蔽(内部矛盾)——樊哙闯帐(极端无礼)、项王款待(政治瞎子)。纵观全文,始终在围绕攻不攻刘邦,杀不杀刘邦的的斗争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全文起起落落,波澜起伏,从而取得了扣人心弦、摇曳多姿的艺术效果。
这两篇文章,可谓我们学习写事要有波澜的绝好的优秀范文。
【二文可图示为:七人次七个线段,一陡起二落三起四落五落、再陡起陡落。三起三落】
4、这里我只重点点拨一下悬念、抑扬和意外。
①悬念法。意为引人高度注意,叫人挂念不已。旧时写章回小说的人,每到关键处,便来个“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这就是故意设下悬念。悬念能使作品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如武侠小说中:话说天下无敌遇到了盖世无双,二人打了七七四十九天,没分谁输并谁赢,直打得天昏地暗,精疲力竭。双方在飞来峰绝壁的飞来石上正打得不可开交,不料盖世无双的脚蹬滑了,突然掉下悬崖,从此世上只有天下无敌一人笑傲江湖,他处于孤独求败的痛苦境地……
三年之后,二人再次相遇,天下无敌很纳闷,你不是掉下悬崖摔死了吗,怎么又突然冒出来了。只听盖世无双说,原来我是从悬崖上掉下去了,可当我快落入峡谷水面的时候,不料,一棵树枝将我挂住了。且树的旁边还有一个石洞,洞内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我一看,这原来就是早在江湖上失传的武林秘笈,就这样,我在里面练了三年,练就了十步一杀这一独门绝技……
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不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同坐一辆车指挥战斗,齐国军队两次击鼓进攻,心急的鲁庄公一再要出击,都被曹刿制止。待到齐人“三鼓”,曹刿才说“可矣”。正当鲁庄公要驱车追击时,曹刿却说“未可”。最后他“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便下令追击。曹刿一次又一次的“未可”、“可矣”,就是一次又一次设下悬念,只等到战争结束,曹刿讲出一番道理,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惧大国有伏焉”等等,读者才恍然大悟,所有悬念也就释然了。
②抑扬法。抑扬交错法就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将生活素材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起。通过前后材料的反差,突出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鲜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一种构思方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互动。让情势陡然变化,出乎读者预料,展现人物本质更加彻底。
如《竞选州长》一文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文章开头“我总觉我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生,那就是——声望还好。”并认为:“即令他们知道保持名誉的好处,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结果呢?受诬蔑入圈套,在编造的十大罪状面前声名狼藉、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偃旗息鼓,甘拜下风而放弃竞选。小说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政治”的游戏方式,深刻揭露了所谓“自由竞选”的丑恶本质,辛辣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的虚伪性,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③意外法。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圣诞节到了,妻子把自己唯一值钱的长头发剪下来卖掉了,为丈夫买来表链。丈夫把自己心爱的怀表卖了,为妻子买来一把精美的梳子。当双方在圣诞前夜满怀激动地给对方献礼物时,二位都傻眼了,因为双方原本都想给对方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结果却令自己吃惊,因为对方心爱的东西却不见了,而且还都是为了自己而牺牲自我,于是这让人心酸的意外便打动了读者。以至于这种结局被人们公认为“欧?亨利式结尾”。
四、学生初写结果展示(2-4人):
初写题目: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
教师边听边点评。并让其他学生边听边记录对自己有启示的信息,或记录自己的瞬间灵感,为自己下节写作作准备。
(备用:孙婷婷《一件错事有收获》、蒋家丽口述《一件好事办砸了》)
在本次作文试写过程中,我们同学们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字数太少,情节不够曲折,有的甚至事理不合逻辑,语言、行为描写欠生动形象,有的干脆就没有描写,等等。全班合格达标率不足5%,即全班不到5人。为此,今天,我将要对同学们进行较为全面的指导,你们也要积极配合,全方位的思考。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件事,并能个性化的展示其曲折与波澜。
我们再来听一篇一位同学的作文。你听好了:“晚上,我呆在房间里,不敢出去,直到爸爸叫我出去吃饭,我还慢慢吞吞的。爸爸说我今天有点反常,我不敢吱声,只是颤抖。看着爸爸从板凳上站起来,我就知道了,因为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他总要喝上两杯。眼看着爸爸就要开柜门了,此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心想这下可完了,那可是爸爸的最爱。接着爸爸问妈妈有没有拿他的酒,妈妈说没有,爸爸又把目标指向了我和弟弟,弟弟说没有,而我说不出话来,把头低得快碰到桌子了。”这段话有没有问题。
师再读修改稿:“酒瓶打了之后……特别是酒味。”听出来没有?
生:?……
师: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如开头:人生弯弯曲曲的水,世事重重叠叠的山。没错呀!人生中有很多事难以预料。如结尾: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世事的曲曲折折,对对错错,错错对对,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硬伤:不符合真实生活,半瓶酒打了,一般来说,人进屋就会闻到,何须开柜,何须问左问右。而修改后,更加符合生活的逻辑。这就是我们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作文中的悬念设计,要自然合理,故弄玄虚是不可取的,不能为波澜而波澜。
五、教师现身说法:自行车被盗之后……
时间:1988年夏天。地点:固始城关蓼城商场。人物:我表弟朱某,一位农民。
这一天,他到固始城关蓼城商场二楼购物。等下来时,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且是一辆刚买不久的新飞鸽。在那时飞鸽牌自行车可是名牌,一辆新飞鸽相当于现在的一辆铃木轻骑摩托车。
这时,他很恐惧,但他迅疾发现,旁边也停有一辆新自行车,是永久牌的,正好车子还没锁上呢。于是他骑上就跑,一口气从固始城关跑了50多公里,直到武庙乡中楼村。也许是又气又急又累又怕,自责,恐惧,忧虑,惊吓,等他到家时,浑身衣服都汗透了。
就这样,我憨厚老实少言寡语的表弟一直过着担心受怕的日子,他常常惋惜,由于自己的的疏忽,车子丢了;有为自己毕竟还有一辆车子在手而略感平衡,每当想起这时,他又转而安慰自己,自己做贼,是那个可恶的人偷了那个不知姓名的某人的车子。
然而,真是怕鬼就有鬼,第三年夏天,当他骑着这辆车子到街上办事的时候,被一个抓住了,这人说这车子是他的。原来,这人是固始城关的一个攀棕床绳子的师傅,这一天,他正在我们武庙街道帮人攀棕床,他说他一眼就认出这车子像他曾经丢失的那辆车子。
后经派出所验证,这辆自行车正是那其人的。因为那时,每一辆自行车都有一个牌号,在车子前把上还有一个号码,是县公安局打上的钢印。
同学们,你看,这件事巧合到100万分之一的可能。这就是:自行车被盗之后……
六、学生范文引玉
例文《妹妹》为2000年所教初一学生的一篇习作。本文原为考场作文,文题给出第一段:星期天,我带着妹妹去姥姥家,搭车的人多极了。我慌忙拉住妹妹的手使劲挤上车。等车开了,我低头一看,天哪!这是谁家的孩子……
要求自拟标题,合理想象,续写下文。
而本文小作者将引子按双线结构展开,明暗交织,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其中“妈妈在妹妹的口袋里放上的一张小纸条”这一细节,使故事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显示了精巧的构思。
妹 妹
星期天,我带着妹妹去姥姥家,搭车的人多极了。我慌忙拉住妹妹的手使劲挤上车。等车开了,我低头一看,天哪!这是谁家的孩子。
我慌忙喊住司机叔叔,请他快点把车停下来,我想这下可完了,竟然把我妹妹弄丢了,回家怎么向妈妈交代?这时车子停下来了,我慌忙带着被我牵来的小女孩去找自己的妹妹。可到了刚才那个车站的时候,妹妹已经无影无踪,我急得差点哭了。在这一瞬间里,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威胁着我。这时我想妹妹年纪那么小,会到哪儿去呢,后来问那个小女孩家住在哪里,可是由于她太小根本说不上来。怎么办呢?扔了她吧不合适,带着她呢找妹妹又不方便。于是,我只好带着那个女孩继续寻找妹妹,这时我的腿有些发软,眼前一片昏暗,头脑如一团乱麻:真妹妹,假妹妹,假妹妹,真妹妹。我看见街上的每一个小女孩都像我妹妹,我多么渴望妹妹从哪个旮旯里蹦出来,突然喊一声“哥哥!”
天快黑了,街上的人渐渐少了,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假妹妹用那双充满饥渴和恐惧的眼睛望着我,我也只能用同样的眼光来回答她。可是我身无分文,无法买到东西吃,我俩只能饿着肚子。这时,我又想姥姥一定打电话去我家,问我和妹妹为什么中午没去,妈妈也可能在家焦急的等待着我和妹妹,也许在向亲朋好友询问我俩的消息。
夜幕降临了,最后我还是决定回家,就算是挨打我也要回家。我便拉着假妹妹在昏黄的街灯下,怀着失落、恐惧和悔恨,无精打采的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到了家门,可屋里静静地,推开门一看,只见妹妹一个人正在看电视。原来听妹妹说,那位牵错孩子的阿姨拉着我妹妹找她女儿时,看见我妹妹饿了,就给她买东西吃,在朝她口袋装面包时,发现口袋里装有一张字条,那是我妈妈怕妹妹丢失,在上面写明了家里的住址。
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牵错了妹妹,这一切都是我的慌张而引起的一场误会,我第一次品尝到粗心的恶果。而此时,我妈妈早已和她妈妈一道去找她们的女儿去了。
七、【说课】
作文辅导有三种形式:写前指导,写后指导,和写中指导。本节课属于写中指导。
这是我个人常用的作文训练模式——两写中评法:即第一节命题让学生初写,命题后,几乎不作任何提示,因为我认为,题目本身会说话,教师再说什么,都是画蛇添足;不说什么,反倒促使学生积极构思,自主构思,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一般隔1至2日后,再安排第二次写作。
第二节的前10分钟评讲比较简单,教师此时开始透露命题意图,再结合学生本次习作素材,作针对性地点评,可以涉及审题、选材、组材等某些方面,接着便让1至3位同学读优秀习作,教师再点评。本次为了做公开课,我进行了重点辅导,特运用一节课的时间评与导。
第二节余下的时间(约35分钟左右)再写此文。写后教师再次批阅、筛选,并盘点优秀习作以供本学期本班“优秀作文选”结集选用。如此强化训练,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熟,在试写、对比、模仿、校正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其中“中评”是学生完成完善作品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终点站。实践证明,一般第一节初写成功率一般不高于20%,优秀率仅有5%左右,甚至于全班都失败的作文教学也是常有的事。而再写之后,优秀率往往可达20%,成功率可达6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80%),这是因为“两写中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学生经过初写的叩问,初评的点化、启发,又经过隔日的历时性反思与顿悟,再写时一般来说都有强烈地表达欲望,大有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感觉。
从时间总量来计算,常规作文教学,两节写,一节评,其实也是三节。但更多的是教师自以为是地盲目地“导”,学生不计后果地糊里糊涂地“写”,写后师生事不关己地例行公事地“评”。而“两写中评法”将写的主体,导的辅助,评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位,优化组合。
我为什么会选择写中指导,是因为我考虑,假若选择写前辅导,会流于写作讲座课或读写结合的讲解课的俗套;如果选择写后辅导,将会是侧重评而不是侧重导。所以我觉得写中指导,更有针对性,更实用,也更能体现“辅”的地位和“导”的实效。
至于本次作文,早在上周五,就用了一节课,让学生写了“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这两道小作文,让学生搜集素材,寻找感觉。
今天,就是要对学生的初写进行简评,以及教师透露命题意图,提出相关要求、提供相应范文,以确保本次作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辅导后,将再用一节课时间让让学生二次写作,学生可以沿用初写时的训练题目,也可以依据事件特点自命题,也可以用今天我提供的作文题目。
本次作文训练,实际上是一次以写实为主的记叙文,向小说创作的过渡性练习,因为二者都强调俩字——情节!
八、【修改后的学生习作】
一件错事有收获
人生弯弯曲曲的水,世事重重叠叠的山。没错啊,人生中有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
记得去年的一天,几个好朋友约好一起到我家来玩,刚好爸爸妈妈有事外出了。我们几个在一起聊天,有说有笑的,无意间,一个朋友说她爸喜欢喝酒。不巧的是我爸爸也喜欢喝酒,而且他们都喜欢喝金六福牌子的。朋友让我把爸爸喜欢喝的酒拿出来给她看看,究竟是不是真的。我高兴地去了。没想到在我关柜门子的时候,不小心,弄掉了。只听“嘭!”的一声,我顿时傻眼了。朋友们听到声音赶过来一看都惊呆了。
我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走的,只知道我麻烦来了,那瓶酒可是爸爸外地的一个朋友送给他的,上次我还亲自看见爸爸把瓶盖揭开后,闻了又闻,一副贪婪的样子,让人看了就想笑。爸爸喝酒的时候,还发出吱溜溜的声响,似乎格外香甜。喝完后,还仰起头,把酒杯翻了个底朝,直到杯子里面的酒滴完才肯放下。如今,让我给毁了。记得弟弟曾把爸爸的一杯酒打翻了,爸爸足足责怪了他一天,还差一点打了他。爸爸的那一副严厉的面庞不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头昏脑胀,坐立不安。
酒瓶打了之后,我一直用拖把在地上擦,但是毫不起作用,这酒好像有意和我作对似的,满屋子飞得都是酒分子,而且特别浓。面对这样糟糕的场面,我急得直跺脚。眼看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怎么办呢?我突然灵机一动,有了,我把电扇打开,开到最大级,只希望能帮我逃过这一劫。同时,我也拿扇子在屋子里来回乱舞。大约过了三十分钟,我把电扇关了,感觉稍微好一点。但是怎么能逃过爸爸那出了名的鼻子,特别是酒味。我忐忑不安地来回走着,现在做什么都来不及了,只有静静地等待着恶运的到来。狠狠心,不就是一顿打了吗,反正爸爸平时都事事针对我,找我茬。我焦急不安地依在门旁。
看着爸爸妈妈快到门口了,我的腿也不争气地直发抖。爸爸看见我站在门口,满脸胀红的样子,觉得有点不正常,便问:“怎么了,平时玩得连帽影子都看不着,今天居然在家里。”我把头低得差不多与肩膀一齐,眼睛闭得紧紧的,手握成拳,呆呆地站在那儿,已经做好了挨打的准备了。隐约中爸爸的手已经举起来了,我的心猛一紧。意外的是一只宽大而温暖的手在我的额头上抚摸着,我的眼不敢睁开,我不敢看爸爸的脸。令我没想到的是,爸爸很担心的说:“你怎么了,发烧了吗,额头怎么这么烫,脸怎么这么红?”我目瞪口呆地注视着爸爸,心里想没想到爸爸这样关心我,我一直都怨恨爸爸,怪他只关心弟弟,视我为透明人。此时我的脸上全是泪水,苦的,甜的,咸的,五味俱全。
爸爸不知所以地扶着我向屋里走去,顿时爸爸愣住了。在爸爸的脚刚跨进门的那一刻,他说似乎明白了些许。他赶紧抛开我,径直向衣柜走去。他在屋里找来找去,终于明白了事实真相。令我惊讶的却是笑声,爸爸居然笑了,他说:“你就因为这呀,才傻呆在门口。”我低着头。“没想到我的女儿也有知道错误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你一直以来,都是以自己的对来对待每一个关心你的人,如果说一瓶酒可以换来你的醒悟,我和你妈妈都认为值,别忘了,你可是我心爱的宝贝喔!”爸爸得意地说着,我呆住了。从那以后,我和爸爸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
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世事的曲曲折折,对对错错,错错对对,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附:【板书展示Ⅰ】
问题1、常见的文章波澜有哪几种类型?明确: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
2、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明确:
《阿长与<山海经>》(多面)
(《荆轲刺秦王》) 话题探讨,生活探源/生活真实
《塞翁失马》 (多变)
《生命中的大石块》 写作借鉴,文法模仿/艺术真实
3、写作练习中1-4题分别适合运用何种波澜技巧,并为其设计一个理想的标题。
题号波澜类型标题波澜形成
一①
一②抑扬法
古怪的古老师
乡巴佬古老师——新观念
乡巴佬——成绩好
二巧合选小偷有微雕——笔找到
三悬念雷锋回来了助人者——终发现
四意外说谎的代价得到钱物——失掉良心
【板书展示Ⅱ】
题目:   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
一、基本要求
二、设计说明
三、理论探讨
1、常见波澜: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误会
2、案例说法:①《阿长》(《荆轲》)②《塞翁》③《大石块》
3、课文模仿:①《烛之武》②《鸿门宴》
4、重点点拨:①悬念法、②抑扬法、③意外法。
四、学生初写展示
五、教师现身说法:1、自行车被盗之后
六、学生范文引玉《妹妹》
【板书展示Ⅲ】第四次作文辅导
题目:   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
基本要求:
1、题为半命题作文,可补为:那件事,改变了我;那件事,让我至今难忘。也可使用初写题目: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也可以以一件事为中心重新自命题。
2、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以第一人称写亲身经历的,也可写耳闻目睹的。
3、训练目标:写事要有点波澜,达到黄河九曲。事件的发展,在人们意料之外,但又为情理之中。
附:【板书展示】
阿长:横看成岭侧成峰
塞翁:文如看山不喜平

沙子
小砾石
生命中的大石块 远近高低各不同
烛之武秦师:陡起慢落——大起大落
鸿门宴:三起三落
02、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作文辅导
一、导入
白居易《与元九书》,有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根是感情,苗是语言,花是声韵,果实是意义。可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家谈有感而发
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巴金
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歌德
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靠逻辑思维,而是靠狂热的冲动来完成的。──阿;托尔斯泰
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贺拉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冰心《写作经验琐谈》
各人的情感有广狭、深浅、方向的不同,千差万别,难定程限,惟有反求诸己,以自己的满足为限度:抒写到某地步,自己觉得所有的情感倾吐出来了,这就是最适当的限度。
──叶圣陶《作文论》
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作家应该有一颗崇高的、火热的、敏锐的心。
──王蒙《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二、学生习作展示:
1、感恩妈妈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爱”,尽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却找不到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母爱,不是因为我无能,只因为母爱实在太无私、太伟大了,任何优美、华丽的词语,在母爱面前都会变得苍白无力。
我妈妈也是伟大的,请不要误会,我使用了“伟大”一词,我是指妈妈对我的爱是伟大的。其实,我的妈妈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但她却用自己的言行将“母亲”这个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
在初三下半学期,我整天吊儿郎当,就知道做些“不务正业”的事,同学们都知道,初三下学期正是我们向中考发起冲刺的时候,那时班里的同学都在书山里跋涉,在题海里漫游,都是埋头苦干,只有我一个人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下课铃一响,我就冲出去教室,一直到上课铃响我才走进来,关于这件事不知道老师对我说过多少遍了,但我就是不听,每天依然我行我素。一次次的考试让我渐渐地清醒过来,可是当我知道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中考过后,我自知自己的成绩肯定不会理想,所以天天祈盼着中招成绩不要那么快就出来,省得让我妈失望,让我无颜面对她,但这可怕的一天终于还是如期地来了。去看成绩的那天,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学校,又忐忑不安地走回家里。我低着头把成绩告诉了早已等候在门口的我的妈妈,然后我连正眼看一眼我妈妈的勇气都没有,就低着头径直走上楼梯,低着头进了自己的房间,直到第三天我才出来……
我真无法想象妈妈在听到我的成绩的时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心情,妈妈多次上楼叫我出去吃饭我都没有出去,因为我怕见她,我不愿看见妈妈的脸,我不愿看到妈妈的泪眼,我对不起妈妈呀!
经过三天的绝食,我终于走下了楼梯。在我下来的时候,妈妈却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笑咪咪地对我说:“想开点儿吧,其实没有什么的,不过只是一场考试嘛!这次没考好,要不咱再复习一年,要不就上一个差一点的高中,这不就行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我不知道妈妈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在安慰我,还是在安慰她自己,我只知道我当时听了这话之后,憋了三天的泪水终于像决了堤的江河,奔流而泻,我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
是妈妈这几句简单的话,给了我勇气去整理我那已经破了的帆,让它再次高高地悬挂在我那理想之舟上,让我有勇气去重新收拾我的行囊,有勇气再次踏上这布满荆棘的求学之路,在这里,我向我的母亲深深地鞠一个九十度的躬,并向您说一句:“女儿感谢您,妈妈!——”
3、忘不了你呀,妈妈
时间没有脚,却溜得最快,转眼间,我已从那个整日缠着妈妈买糖吃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时间并没有让我与妈妈的感情变淡,而是让我更爱我的妈妈了。
——作者题记
岁月带走了你昔日美丽的容颜,
却带不走你那一抹挂在嘴边的微笑;
时光使你的眼角泛起了皱纹,
但却不能消逝你眼中的温情;
时间无情地把你的头发染上了点点白霜,
但却没有改变你对我的爱。
妈妈,我感谢你,
是你让我来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
是你用你的爱伴我茁壮成长,
是你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是你用爱为我撑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
千言万语,我无法表达,
你对我伟大而无私的爱,
我只能用我匮乏的语言,
我只能用那最朴实的话语,对你说:
“妈妈,我爱你!”
4、妈妈,女儿已长大
家,是爱的港湾,
而妈妈是这港湾里爱我的人。
她的爱,如温暖的阳光,
能融化冬日里的冰雪;
她的爱,如春天的雨水,
滋润着我健康成长!
妈妈,你曾将数不尽的爱,
洒向了我——
在我伤心时,你总是语重心地安慰我,
在我摔跤时,你总是鼓励我坚强地站起来,
在我做错事时,你总会给我改错的机会,
在我寒冷时,是你雪中送炭给我添加衣服,
在我生病时,你总是默默地坐在我床边,
在我把衣服弄破时,你总会停下手中的活儿为我缝好。
现在,现在女儿已经长大,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勇敢地去面对,
当我遇到危险时,我会机智地应付好一切,
当我遇到冲突时,我会主动地调解与别人的矛盾,
当我孤独时,我只要想起了你,
我就不再孤单。
妈妈,是你,
是你养育了我,
是你看着我一步一步地成长,
我真的想对你说:
“妈妈,你辛苦了!”
2、爸 爸
爸爸, 打小我就在你的肩头、你的背上长大
每天得到你的爱,
我却无从报答。
你想让我圆你的大学梦,
我一次次地让你失望;
你让我听你话,
我一次次让你伤心。
你吃苦受累,一辈子的付出,
都是为了我——
为了我,你在烈日下装大车,
为了我,你在寒冬里扛大包,
为了我,你身上到处是岁月的沧桑,
为了我,你失去了应有的青春,
为了我,你变得憔悴苍老,
你给我的太多,也失去的太多太多。
我要告诉你,
你是我一辈子最敬重的人,
你是我一生中最不能对不起的人,
我要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你,
我伟大的父亲!
5、赠送心声
同学们,在这节日的欢歌临近尾声时,让我们互送祝福,让我们彼此倾听心声,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共鸣吧!
我很有幸能与大家共度这半年的美好时光,在这元旦佳节的日子里,让我们彼此都能送给对方由衷的祝福吧!
让我们纯真而美好的友谊在光阴渐逝的日子里依然绽放光芒,让我们把思念化作明星,让它在夜幕中璀璨四方。
在这依恋难舍之际,我们要相信大江奔流不会因礁石的阻挡而停止流动,真心的朋友不会因天各一方而变得陌生,友好的思念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疏远,要深信真挚的友谊岂是望秋而陨的木叶,它是深藏于窖底的芳醇,虽逾千年,而浓香尤冽。
在我们牵肠挂肚之际,不要忘记把目光凝聚远方。对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不会因风雨的侵袭而凋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淡漠,它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我们生的希望,我们要为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而扬起自信的风帆,拿起奋斗的笔。
也许我们真的不知道是否能坚持到底,话说出去是那样的有决心,誓言的洒下有如铮铮铁骨、视死如归、破釜沉舟般的意志,行动起来却总有难以言尽的挫折与阻挠,当我们似曾把它理清时,时间已从我们身边悄悄流过,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但教训及经历告诉我们,失败的结局是暂时的,成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奋斗的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要有恒心,要勇而坚。要知道,生活总是荆棘载途,但穿越过后就会看到风光秀丽的山川,让我们的身心得以舒展。
许多时候,我们真的进取了一段时间,但没有成果最终放弃。在现实中,我们承认每个人的智力有三六九等,但我们也要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司马迁为修“史家之绝唱”走遍大江南北,张骞为扬汉家之声威,历经西域绝境,唐玄奘为求佛教真经,远涉印度天竺,徐霞客为察地理状貌,而奔走于祖国四方。难道他们不付出恒心与坚忍,仅以聪明就能得到后人的赞誉吗?我们可以不相信“佛理”,但我们不能不相信真理。
为了进步几小分,我们往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一直都不相信自己做不到,我们一定要搏到底,选择了就不要怕后悔,选择了就不要怕付出,每一个今天都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不能把生活和理想看得像十五六的月亮,殊不知它也是由阴晴圆缺组成的。生活中我们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再经过一次跌倒,我们就会稳稳地站立起来。
生活的伦理告诉我们,处于某种状态的人们,之所以智力低下,只是由于没有得到深刻的思考及思维的锤炼,从而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已。在没有经过几番斗争之后,我们不能说自己尚不如人,可能最终我们没有成功,但我们仍可以昂起高贵的头颅呐喊出“前不愧古人,后不愧来者”的心声。
成功时我们会有一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自豪,但我们不应自傲,更不应夜郎自大,要常养“浩然之气”。
生活的烦恼让我们难以释怀,但在奋斗与拼搏中不能让生活的琐事把我们套上精神的枷锁,“没有错误,就没有进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我们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明方能豁达,精神才能得以超脱。
迂腐的思想,浮华的行为,虚伪的表现,都不能再让它继续敷衍我们了,“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胜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人的教诲我们不能不深思,“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我们宁愿做方向正确的乌龟,也不能做方向错误的兔子,我们不要抱怨现实的不公,只要当黑暗到一定程度时,星晨就会在天空中熠熠生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所理论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而不是实质上的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江河不拒细流才能成其大,泰山不拒?土才能成其高”、“海阔天作岸,山高人为峰”。我们不能让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悲剧再次上演。
经历人生百味,方能无悔今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大家正在茁壮成长,步入人生之路,心灵纯洁的成色也在逐渐退去,让我们共同在人生的波澜中,走出无悔的人生吧!
最后,祝愿大家在此次元旦佳节中,共度欢乐、愉快的美好时光,让我们彼此珍惜,彼此保重,让我们的目光再次凝聚,从此锁定;让祝福的心声,再次响起——我祝愿大家新年快乐,难忘今宵!(大家含泪齐唱《难忘今宵》)。谢谢大家!
03、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作文辅导
一、文题设计
题目: 秋(春)
命题意图:
[方案一]平面描述式。自然景物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山水自然之美是每个人都心娱神往的,对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动人华章。学生们自然也倾心向往,然而又往往“心中所有,笔下皆无”,不妨命此文题让学生走近自然,抒写自然,融入自然。
要求:学生在写前1至3周分单项写观察日记,每天写一个方面,如写山、水、花、草、树、人们等等,从而为写好本文占有丰富的素材。
[方案二]真情互动式。此题也可改命为“寻秋”(或“寻春”),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其通过写“一叶”落而达到“知秋”至的效果;或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而尽晓“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已度玉门关”的山光水色。同时,如此命题,便于抒情,可以使人与自然达到相映增辉。
[方案三]物象折射式。此题也可以命为“秋思”(或“春曲”)。写秋物的思索,或春乐的韵律。写出秋树脱掉蟒袍的凄凉,秋叶离开树梢的悲泣;或写春苗拔节时跳动的音符,春水走下山涧时谱写的乐章。只须描写一个角度即可,勿需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地全面抒写。此题的定位角度虽然立足于写自然,然而,却为了突出人,通过写“秋(或春)”的感觉来曲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方案四]自我中心式。这类文章,要求以情驭景,先有情之萌动于内,再有言之溢之于外,再选景用景展现心理的色彩与情调。这里的情,是否真情最为重要,无病呻吟只能令人作呕,真情实感,往往能取得独到的艺术效果。
写作本文参考的课文有《春》(朱自清)、《秋魂》(刘增山)、《夏之绝句》(台湾、简?)、《山中访友》(李汉荣)、《白杨礼赞》(茅盾)、《故都的秋》(郁达夫)等。
二、景物的客观反映:写生
写景要抓住特征绘画上的写生,总是用呈现在眼前的物象来作描摹的模特儿的。写作上的写生也是这样。呈现眼前的物象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形体、位置、色调、明暗,明明摆在那儿,就得照它的本来面目,如实描摹,不能以意为之。方的不能写成圆的,红的不能写成黑的,一丝假也做不得。如果不是这样,文章写的是甲,可是让读者读了以后,却以为写的是乙,或者根本看不出写的是什么,那就失去文章交流思想的作用了。
看见一株树,你试写一写,看见一幢建筑物,你试写一写,下了一场春雨,你试写一写……无一不是练习写生的机会。写了之后,给别人读一读,问他从文章里读出来的那株树,那幢建筑物,那场春雨……是什么样子;然后问自己,他说的跟你看到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是写走样了,以后写的时候就改进。写生这个基本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节自蒋仲仁《写作的基本功──写生》)
三、景物的主观折射:他看见了黑色的太阳
(再次叛变红军的哥萨克军官葛利高里,夜里带着情人阿克西尼亚离家出逃,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亚被打死了。葛利高里极度绝望。黎明,他用马刀在野地里挖了一个坑,埋葬了阿克西尼亚。)
他用手巴掌把小坟堆上的潮湿的黄土使劲拍平,在坟墓旁边跪了半天,低着脑袋,轻轻地摇晃着。
现在他再也没有什么着忙的必要了。一切都完了。
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节自〔苏〕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四、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样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节选自方纪《三峡之秋》)
五、学生习作展示:
1、我 眼 中 的 秋
秋,在我的眼中是一个爽朗的字眼,秋高气爽,风清云淡,阳光和煦。可是,今年的秋,我看不到金黄,闻不到丰收的气息。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内,整日被禁锢在校园里,观赏秋,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秋,似乎没有在校园内留下它的足迹,放眼望去,教室、食堂、宿舍……人满为患,熙熙攘攘中,哪还有秋的一席之地,唯一可供观赏的就便是操场的柏树,而它们又总是四季常青,哪儿有秋的金黄!
草坪内的草也被清除干净,大地裸露着它褐色的皮肤,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唉!秋都到哪里去了呢,秋,为什么不在校园内逗留。
趁着周末,我要和秋好好的亲热一番。
院子里,金黄色的菊花,像狮子狗的小尾巴,丛丛密密地盛开着,黄灿灿地耀眼。菜园里的青菜绿油油的,仿佛能够滴出水来。小盆里的朝天椒,个个也都仰着小脑袋,脸蛋红朴朴的,像摇篮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亲吻的孩子。
去田野里走走吧,金黄的稻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碧绿的麦苗,一丛丛地坚守在田野。路旁有农人堆起的草垛,胖胖地,高高地,像金黄的大雪球。干草散发着阳光的清香,让我忍不住皱起了鼻子,神情专注,贪婪地吮吸。
路上,一道道车轮的印迹,在向我展示人们的忙碌和今年的丰收。白杨树的叶子全掉光了,我不禁想起叶落归根的道理,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无论哪儿的风景再美,家乡在我眼中,都是最美的,正如这家乡的秋。
家乡的秋,总让人看不够,水中有秋的味道,风中有秋的清香,天空有秋的色彩。无论哪儿的风景再美,家乡在我眼中,都是最美的,正如家乡这秋。
[简评]本文从自己在城里上学,看不到秋的惋惜落笔,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写了自己对秋的独特感受。通过校园之秋和乡村之秋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2、我 眼 中 的 秋
我,听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看过稻麦泛黄,落叶舞天的景色,闻过瓜果飘香,满园香甜的丰收……在我眼中,秋总是美丽的。
不同地方的秋味道是不同的,比如城市里的秋很含蓄,农村里的秋很放肆。
在城市里,放眼望去,是一座座林立的高楼,是一堆堆密集的房子,是一条条川流不息的人浪、车流。秋,就藏在行人的衣着里,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秋衣,穿梭在大街小巷。
走在大街上,耳边是吵闹的很有动感的流行音乐,我很喜欢它,因为这种音乐能让人的每一个细胞都舞动起来。
城市里的树很少见,只有两旁的行道树,虽然多数是常青树,不过地上那零落的几片秋叶也在向路人传递着秋天的讯息。城市里的秋并不明显,是需要我们细致观察,才能看到隐藏在神秘之处的一点秋影。
因为繁重的课业负担,让我和城市里的秋亲近的机会很少。
而对乡村的秋,我并不陌生,因为那儿曾经是我长大的地方。秋风扫落叶带来的不是悲凉,是平静。当你走在落叶满地的泥土地上,那声声“咯吱”是天然的伴奏音乐,落叶满天是唯美的画面,在这一刻,我倍感轻松愉快。
远处是金黄的稻田,田里是新时代的农民,他们驾着收割机,嗵嗵嗵的在田里穿梭,正忙着收割稻子,他们脸上还不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边偶尔也有嬉闹的孩子,看到他们,便想起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把田埂当作游乐场的,可是现在已经长大,每当此时,我便产生一种怀旧的感觉。
眼前不时有小鸟飞过,飞向遥远的天际。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天是湛蓝湛蓝的,那种蓝是任何文字所描绘不出来的,任何画笔也画不出来的美。看着蓝天,似乎我的心也被它染蓝了。夕阳西下,秋光里走来了从田里归来的人们。我的心情也被他们的喜悦感染了,变得越发舒朗。
城里,乡下,两个地方的秋各有特色,而我更喜欢乡下的秋。这大概是由于我对故乡的眷恋吧,也许因为那是我心底最初的映象,也许由于乡村的秋美得真切,美得自然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8163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