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长安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 选择题答案统一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综合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使用2B铅笔将正确选项统一涂在答题卡上。)1.《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①周王室已衰微 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 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中所列举的“严密的组织”制度是指(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科举制度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政权”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B.“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是( )A.罗马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国家元首均需选举产生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中国律师团的追索被法国法院驳回后,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在巴黎拍卖了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青铜兽首鼠首和兔首铜像。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掠走兽首这一罪行发生在下列哪次侵华事件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20世纪初,列强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亮相”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法联军侵华 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D.巴黎和会1《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不彻底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1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项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喜欢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人(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 D.赞成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爆发了( )A. 五四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 巴黎公社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以下表述与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符的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推进了俄国民主化进程C.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条件D.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哪个地区问题提出来的?(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 和平统一祖国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 停止炮击金门 D.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朝鲜战争 B.“柏林墙”事件 C. 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26. (16分)阅读下列材料: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8分)(14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917832.html

相关阅读:河北省某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练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