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作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内容摘要: 新一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逐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本次课改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地发展。本文就培养兴趣,激发活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确立目标,主动参与等几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主体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动性呢?几年来,我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培养兴趣,激发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可变性时,我就问学生“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托枪杆(此时枪杆,手臂和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伸缩的推拉门要做成四边形呢?短短的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求知创新欲望。( 二 )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的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有动感声像的电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三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中我针对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常采用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让学生比一比谁先做出来,谁的方法多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引导不足,则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引导过分,则不是“促使转化”,而是“代替转化”。只有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习题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联想;在总结知识时还要善于综合。例如:在讲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时,针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这条识别方法,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经常在课堂上把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来当众讲解,并经常对课堂或课外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问题提的巧妙、提的深刻,或是赠书给某个学生,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04508.html

相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