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有效性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成为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他们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更加关注数学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如何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呢?下面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的探索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情境创设要体现有效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意义而且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从而以疑激情。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新课引如过程中,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块三角形梨园,梨园的一边BC靠近幸福河边,A处建有恒温保鲜库,要把这块梨园按人口分给三户人家,这三户的人口分别为2人、3人、5人,要求都能利用幸福河水浇地,并公用恒温保鲜库储存鸭梨。假如你是村长,你将如何分配?这一设疑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新课的欲望,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有了主动性、积极性,对数学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满足了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

  二、数学活动的开展要体现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不同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我设计成让学生授课、教师点评提问,指导学生自己走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去探索新知识。同学们都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分析,为的是同新知识结合起来、辅助思考。同时,各个小组的成员们开始了明确的分工,很认真地准备了大量的内容,为学习这节新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探究问题时非常细致,组员们一起研究探讨、互帮互助,上课时完全靠同学们的智慧和小组之间的配合,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说:要把敢于质疑、自主学习的精神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次活动中学生获取了一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智水平,让学生享受了智力活动的快乐。

  三、教学行为的实践要体现有效性

  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如教学“菱形”的研究课时,设计思路是类比矩形的性质来研究菱形的性质,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从矩形得到菱形的折纸活动来引入:将一张矩形纸片横着对折后再竖着对折,用剪刀沿虚线剪下,打开可得到一个菱形。我当初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菱形的对称性以及边和对角线的特性,实际上课时我想要的结论都已经被学生得出了,我正想进入下一环节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还能从刚才的操作中得到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设计中的结论,而是后面我要出示的一道让学生证明的例题,但这个同学把矩形的邻边看成菱形的对角线,矩形的面积被剪掉一半得到菱形的面积公式,真的是太创新了,我不禁为这位同学的巧妙思路叫好!望着那位同学被我激励后兴奋的小脸,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要求从生命的高度和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动态发展着的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使得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学习策略的落实要体现有效性

  数学课堂上讲究学习策略对增强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至关重要。教师要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解题训练时重点放在“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上,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实验——学习探索——反思与提高”的体验,以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学习内容进行落实的策略。根据我的实践,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将能力和个性上能够互补的人放在一个小组,帮助他们在小组中将各个成员的特有能力有机地组合起来,使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对小组的独特作用;然后把小组成员的个人作业或考试的分数作为小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成员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表现的一个标准。同时,分期地给小组布置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又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出及时反馈。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一轮初中新课程的教学体验,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新课程意识,遵循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实践智慧,在加强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勇于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杨丽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13612.html

相关阅读:中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