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实验话盐碱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六单元,有关于盐碱地或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及形成过程的分析。它是这样描述的:“干旱时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为了片面追求扩大灌溉面积,采取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面积扩大。”“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对于这些描述学生难以理解,的确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真正弄清盐碱地或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是很困难的,许多学生这样问:地下水位高易盐碱化,雨季地下水位比旱季高,为什么旱季地表积盐多?雨季地下水位升高了,为什么又说水盐下移?旱季水位应下降,为什么又说水盐上移?学生提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没有弄清旱涝气候变化,水盐运动,地下水位变化,积盐,脱盐之间的关系。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教师可通过下面两个简单的实验解决之。

实验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57689.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