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方法详解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一类文体的总称,它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文学类可以包含小说、散文(含游记、回忆录等形式)、寓言、童话、神话故事,人物传记等;新闻类可以包含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2)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回忆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如:《安塞腰鼓》。
(3)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感人的主题。
(4)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将选取的材料组织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

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此外,记叙的顺序还有:

①补叙,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和交待。其作用在于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弥合。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

②平叙,平叙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这也就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进行叙述时,多采用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对那些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则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所有材料的思路、脉络。线索可使文章成为一个内部有联系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

①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②以人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
③以物为线索。《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④以事为线索。《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⑤以思想感情为线索。《荔枝蜜》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诸如此类的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
(6)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①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②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在文章中为了便于抒发内心情感,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第二人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的敬佩之情。
(7)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在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与主题有关的要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的要略写。记叙文只有详略得当,文章中心才会突出出来。
(8)记叙的中心

这里所说的中心,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也有人称之为主旨,文学作品也叫主题或主题思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文章才能有神。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表现一个中心思想。

例如《芦花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全文写了老头子大意致使女孩受伤,后又设计打鬼子为其报仇这一事件,表现老头子这一有血有肉的老英雄形象,所以就详写老英雄打鬼子,而关于小女孩途中的艰辛则一笔带过。再如《散步》一文,对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笔带过,而着重写解决的过程,详细描写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
(9)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记叙文中的记叙主要来叙述事件原委始末,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把人物和事情概括地介绍给读者。描写是指在顺叙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事情以及环境进行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议论、抒情、说明仅起辅助性作用,
① 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a.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b.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既要抓住特点,又要突出重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阅读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三点:a、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b、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c、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家乡的复杂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待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③记叙文中的议论

在记叙文中经常穿插适当的议论,用以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归纳与深化。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以下四个特点:a、关键上议论,即不议论不足以表现记叙的中心之处;b、议论要画龙点睛,简明精要,不可长篇大论;c、记叙与议论高度融合,不能生加硬贴;d、可以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也可以集中叙述、集中议论。
④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假的感情,夸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就有许多直抒胸臆的句子,如: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
(10)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下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①象征,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方面。运用此法,必须把握二者在读者心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②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③作为表现手法的夸张,不同于修辞手法的夸张,它是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④衬托(烘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约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⑤渲染,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⑥抑扬,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贬抑);扬就是抬高扬起(褒扬)。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⑦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2、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体结构。
(2)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和要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重要词语和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含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言训练。
记叙文中的散文和小说又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特作重点分析如下:
●散文阅读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散文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几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散文阅读应重视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不散。

(1)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①从内容看,散文中涉及的材料面广而多,时间与地域的跨度又较大。②从表达方式看,散文往往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于一炉,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的力度。③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活泼生动,或沉郁凝重,或隽永优美,或恢弘壮阔,并无一定的规范。

(2)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也就是每篇散文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如《藤野先生》中就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情感与对藤野先生的敬爱与怀念,正是这样崇高的情感将文中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表现各不相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读者读来非常没有散乱之感,反而能从丰富的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与教益。因此,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都只能是堆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3)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出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因为正是这结合点充分体现出形与神的巧妙融合,形神确实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勉强的凑合。
●小说阅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之分,阅读时要区别对待。
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首先,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具体地说,应该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更应该注意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的表现,从中去认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故乡》中就是通过对少年、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的。同时,还须努力探求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人物就是既有其特定的个性,又饱含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那一群小人物的共性,使人从他身上看到了社会弊端、时代的烙印,进而认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其次,要通过小说中情节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巧妙构思。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全家盼望于勒,而于勒来到面前却又不敢、也不想认的情节,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憎恶。由此可见,对情节的正确分析会有利于加深对人物特征与作品主题的认识。

再次,要通过对小说中环境的分析使阅读收获得以补充与深化,茅盾先生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了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孔乙己》中对鲁镇酒店里喝酒人及酒店气氛的描写就具体地显示了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泠漠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必然性提供了依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3、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1)整体感知。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有时兼有议论和抒情,通过记叙人的言行来表达中心思想。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尽快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意,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每段文字的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结合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景物,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步骤:
(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大意。
(2)再读感知主题和写作特色,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段的结构、特点,理清记叙线索,明确记叙顺序,找出段中关键词句,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审清题意。仔细读题,主要是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了解命题者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的意思和命题者隐含在题目当中的意思。明确题型题意后,找出通过读文章感知到的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点。
(4)组织答题。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语言一定要规范,要符合书面规范,尽量用文中语言组织作答。。
4、各类记叙文的阅读
(1)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
叙事性记叙文是指以叙述事件为主的记叙文,所以阅读时应从掌握主要事件为主,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明确事件六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明确记叙顺序。事情总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是采用何种顺序来安排的呢?明确记叙顺序对把握内容和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③明确文章中心。所写事件体现的主题,通常用记叙了事,歌颂(批评)了,表现了的模式来回答。
(2)写人记叙文的阅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物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的记叙文,阅读时应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主。

①明确主要人物(主人公)。一篇文章总共有多个人物出现,其中以谁为主要形象,谁就是所谓的主人公,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于勒、菲利普夫妇、我,三个形象,谁是主人公呢?文章主题有两个:一是批判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甚至金钱可战胜亲情、代替一切的错误观念;二是描写小人物辛酸的生活史。而这两点不论哪一方面都是在非利普夫妇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主人公就应是菲利普夫妇。
有的文章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人物同时都能体现文章主题,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爱国,小弗郎士在他的感召下也爱国了,所以说,到底谁是主人公就无所谓,两人的地位同等重要。

但要注意一点,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文中描绘篇幅最多的人物,如《修鞋》中无名战士甚至没有出场,只是由大个子军人取鞋时一句话点出,可人物形象丝豪没有受影响,相反却更加光辉,失去双脚之后还记得欠别人的几角钱,光辉的形象跃然而出。

②注意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无一不是围绕表现人物性格来展开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穷水手于勒后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将他们由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因而生恨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重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还是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文中景物描写不多,只有两句,(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体现人物旅行时快活而骄傲的心理;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体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话虽不多,但对莫利普夫妇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性格却有很好的烘托作用。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类。所谓横向对比,是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看法,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日本学生对我的无理刁难,先生对我的无私帮助,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藤野先生的光辉形象。所谓纵向对比就是指同一人对同种事物(事件)前后的不同看法,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前倨后恭的做法,把胡屠户这一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市侩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3)写景状物记叙文的阅读
写景状物记叙文是通过描摹某一事物,通过对这一事物的特点分析来体现主题的记叙文。进行这一类文章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就抓住了它富有生机和活力这一特点,对花叶瀑布的描写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这类文章大多采用对比手法。如《紫藤萝瀑布》中藤萝花以前与现在的对比,《白杨礼赞》中白杨与楠木等的地比。
③象征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是为表现一定主题,所以所写事物往往富含象征意义,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就象征了像白杨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抗战人民。
(4)新闻与通讯阅读

①重视对标题的把握。新闻与通讯的标题一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新闻的主标题,所以我们读这类文章时先要提炼标题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就明确了正文内容,而《谁是最可爱的人》也表达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

②重视对新闻导语的把握。如果说标题仅是概括正文内容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较详细地介绍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物),从一千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事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地点)。

③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新闻与通讯要求语言准确,虚假性的、欺骗读者的语言绝不能出现,而且一定要具体、准确。如西起九江(不含)括号中不含一词,如去掉就会让人产生疑问。
④新闻通讯虽要求记者实事求是地记录事件全过程,但在写作中总会有作者观点和情感融入其间,所以我们阅读时也要把握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个人爱憎、好恶等情感。
(5)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理清故事情节。情节是人物活动的产物,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在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一要理解小说所采用的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在理清作者的构思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并联系作者要表达的题旨和情感作深入的思考。

(2)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阅读、鉴赏小说时,我们就要参照对小说典型环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现的人物活动场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魅力及产生此种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
(3)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重点。在阅读小说时,需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小说的人物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品味语言特点。一般说来,阅读小说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这就需要弄懂词句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特别是要着意去体会小说中那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来描写事物的词语、句子。还需要着意去理解小说语言中所隐含的信息,多角度地分析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仔细品味小说语言的特点。
4.记叙文常见修辞方法
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比喻词,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变成、成了等比喻词。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64347.html

相关阅读:《张大千:五百来第一人》阅读答案
《巨匠的手艺》阅读答案
《画眉鸟欧阳修》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朱自清》答案及解析
《王大珩:做学问重要 做人更重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