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黑土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所谓黑土,乃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利于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时200年至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以至于可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壤母质粘重 。

  黑土的形成:气候及植被
  气候降水量较大、年平均气温又相对较低;植被丰富。黑土形成在降水量较多的寒温带,原因在于:该地带由于降水量较大,有利于植被在生长,每到冬季植被大量落叶,由于气候相对较冷(或者高温季节较短),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每天都无法充分分解这些落叶,日积月累就形成黑土。比如热带雨林地区,虽然植被丰富,但由于气温高,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活动,因此每年产生的落叶几乎全部被分解掉,无法形成黑土。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中国东北黑土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 。

  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76529.html

相关阅读:世界罕见的咸淡各半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