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

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环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提供真实的、合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PBL式教学恰恰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将学习的全部过程与任务或问题挂钩。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置身于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学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主动掌握了“隐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促进了学生的系统学习和自我发展。本文首先阐述PBL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进而叙述PBL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最后《洋流》为例,说明PBL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情况。

关键词

PBL式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案例

1 PBL式教学概述

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下简称PBL)式教学,指的是以问题为导向,基于现实情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PBL式教学,是指基于课程标准并在对学情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情景资源,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符合地理学科特色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解决这些结构不良的问题,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素养。

2 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是在授课老师的启发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和问题、设计教学线索和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汇报、评价与反思等环节,其中问题、学生、教师是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问题是PBL学习的起点,也是实施PBL教学的关键。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在学生解释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确定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尽可能地积极搜索信息,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问题,并尝试能够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当他们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后,学生要对自身进行评价和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评价的技能。在PBL中,学生在PBL的过程中逐渐地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他们在学习中也逐渐变得不依赖于老师。在PBL中教师的角色是资源的提供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推动者或辅导者,他们的任务基本上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

3 教学案例——以《洋流》为例

3.1相关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课标要求解读

主要涉及一个概念、两个结论和三个行为动词。关于洋流的概念,学生在探索航海路线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海水具有相对稳定的流向和流速,并且海水流动的规模也是巨大的。一个结论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分布规律的归纳,可让学生先观察洋流分布图上太平洋海水流动的情况,然后观察分裂在图两边的大西洋,最后到南印度洋和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请学生试着画出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图。另一个结论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以此来告诫学生要辩证地分析问题。三个行为动词为运用、归纳和说明。“运用地图”这一地理的基本能力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出现,并且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其实是提醒学生,从此时开始,学习地理知识要习惯用图,要经常看图,要学会运用各种地图来解释地理现象和原理,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逐渐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逐渐培养图文转换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要贯穿整个高中地理学习。归纳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上呈现的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律。再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典型的地理现象,解释清楚、讲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达标教学途径或活动构想。学生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复原出麦哲伦当年的环球航行路线为学习的情境。学生画的路线与麦哲伦真实的航海路线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兴趣。麦哲伦和他的船队首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促进学生探究全球海水流动的规律。切实感觉到学习好洋流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起学生现场查阅关于洋流资料的欲望,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合,最后以图文的形式来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3学习目标

(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4学习情境与教学问题

3.4.1学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带领他的团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在没有先进的导航仪,在没有无处不在的通讯信号,在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在没有足够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淡水,借助自然的力量,历时“一千零一夜”,终于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让我们踏着巨人的足迹,探索当年的航海路线。同学们可以参考书本(湘教版必修1)P62页图42世界洋流分布,地理教室里的任何一幅地图和数字星球上显示的内容(洋流的分布)。在地球仪或塑料的世界洋流分布图上,用白板笔将航海路线画出来。

3.4.2教学问题

教学主问题1:世界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教学子问题:⑴洋流按性质,可为哪两种?⑵太平洋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⑶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分布分别有什么规律?⑷根据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归纳总结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画出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教学主问题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教学子问题:⑴麦哲伦和他的团队当年借助洋流,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完成首次环球航行。通过这件事情说明洋流对人类航行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航行方面,洋流的影响还有哪些?⑵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请同学们自己查阅资料,并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合,最后以图文的形式来说明。

3.5学习流程

以“探索航海路线——发现洋流分布规律——探寻洋流神秘力量”形式呈现。

3.6学习活动

活动1:探索航海路线。活动2:发现洋流分布规律。请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和数字星球呈现的洋流分布情况,以太平洋为例,说明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思考大西洋、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活动3:探寻洋流神秘力量。请利用互联网相关查阅资料,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列举一至两个实例,需提供相关的文字或图像等材料。)

3.7板书设计

3.8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踏着巨人的足迹,也来了一次“环球航行”。在航行中,我们发现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探究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的影响还有许许多多,期待大家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发现。

3.9教学反思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小组带着问题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提醒他们“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教师要适时启发,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冥思苦想却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指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却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要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要代替他们得出结论。在运用本案例实施教学后,有几个细节地方值得注意:(1)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站到世界地图或数字星球前讨论、笔记和画图;(2)鼓励学习小组成员组内或组间更积极的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解答;(3)某一同学在发言时,其他同学要专心倾听。

4 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PBL式”教学,有利于教师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学生可以从各自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坦诚地说出自己思考时犯的错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不断建构、深化理解知识的意义,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这种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事物。通过反思活动使学生能够知道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进行知识的建构、改进课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从而发展批判思维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来源:高中地理论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11350.html

相关阅读:河南省教育厅:暂缓将生物、地理纳入全省中招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