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越学越差, 别再死做题了, 要这样去学数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为家长、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

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他嘴里说知道了,却迟迟不动笔,或是说作业很简单,来得及;

让学生要改掉粗心毛病,他却说这是运气问题,下回仔细点就不会出错,然而还是会出错;

让学生多多掌握好基础知识内容,他说基础知识都知道的,就是难题不会,专攻难题就好了,但一遇难题就出错;

让学生不懂就看书,多看看例题,他却说书本上内容太简单,早就知道,或直接说考试不会考这么简单的知识;

让学生做完作业后多进行解题反思,或是多努力一些,他总会说知道了或我累了,等会再做这些事,然后就是一动不动。

等等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若学生缺乏内在的主动学习基因,缺乏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识,很容易走上一个“偏门”,忽视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最终影响数学成绩和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很多学生从小就开始就被灌输数学学习要多做题的思想,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强调数学学习要学会多做题、多解题,这样才能逐渐提高数学成绩。以至于这让很多人形成一个误解“数学学习=多做题”,即只要多做题,数学成绩肯定就会上去。如果一个人的数学成绩不够好、考试考砸了,肯定就会被认为题目没做够,要去“刷”更多的数学题目,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数学学习不断陷入“题海战术”当中。

长此以往,很多人的数学学习价值观就产生扭曲,逐渐偏离正常轨道,如:

数学不懂,就多做题;

数学学不会,就多做题;

数学成绩不好,就多做题;

.........................................................

于是乎多做题、多刷题成为了数学学习的真理,只要多做题数学成绩肯定就能上去。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很多数学课堂教学也“鼓吹”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讲解完数学相关知识点之后,就布置大量的作业、习题训练等等来提高数学成绩。在不断的习题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慢慢的被消磨,学生对数学认识的越来越模糊,最终很多人一毕业,都会感叹一句:学了那么多数学知识,做那么多题,走上社会有什么用?

因此,在“数学学习=多做题”这样的理念影响之下,如果我们让学生多学点数学、多掌握点方法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就会认为我们只是让他们多做点数学题目而已。

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最简单一点,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就是看一个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高低。如图形转换能力、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代数推理能力等等,这些数学能力的掌握需要我们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方法技巧掌握的过程、习题训练等等一系列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来实现。

数学王国是由无数个数学知识点构成,任何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像一部数学简史,历经几代数学家不懈的努力才能建立起来。现代数学教育,或许没必要让学生一点一滴的去感受任何知识产生的过程,但也不能直接忽视知识产生的经历。知识点本身是生硬的,让学生直接死记硬背知识只会忽视学习数学的乐趣。课堂教学建立适当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切身去感受知识的产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立过程,这样不仅能更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更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运用,培养探索创新等能力。

大部分学生经历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只能“硬性”记住相关的知识内容,但离运用还有点远,无法独立运用这些知识内容去解决问题。因此,课本上就安排了一些例题和课后习题来帮助大家进一步巩固好知识,同时掌握好相应的学习方法技巧,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过程,但实际上很多人却把例题的学习和课后习题训练,变成追求正确答案、做题的过程,忽视知识能力的培养。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没掌握好相应的方法技巧,而只是死记硬背一堆知识点,那么回家作业只能边翻书边解题,不仅做的累,而且效果差,想通过解题来提高数学能力,就变得非常困难。

数学学习需要解题,要想学会运用知识去正确解决问题,那需要通过多解题才能实现,但“数学学习≠解题”、“多解题≠好成绩”。解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各种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前提条件是你要能从解题中学到方法,感受知识的运用,学会解题反思,学会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精髓等等,那么这样的数学解题、数学学习,才能稳步提高你的数学成绩,避免陷入无止境的“题海战术”。

来源:吴国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21968.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偷分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数学必备的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