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教材的一些处理技巧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04年,广东省进入高中生物新课改工作。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总体感觉是:新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新教材也给我们中学生物教师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精髓,真正达到课改目的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在“探讨”中灵活处理“问题”

新教材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课本里的思考问题增加了,在每一节里都渗入了“问题探讨”和“思考与讨论”。每一节的开始都是 “问题探讨”,然后才进入正文。对于这个问题探讨该如何解决呢?有人建议一开始就要解决然后才授课,有人建议应该授完课后再回头探讨,有人建议贯穿在授课过程中解决。哪一种最好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章节的问题探讨是可以在一开始就进入探讨的,而有些是在授完课后才能进行探讨并找到答案的。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该在刚上课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知道此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如果能在没授新课的情况下也能解决的,就应该先解决,后授课。如果不能的,就要在授课过程中或者是授完新课后再解决,但始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是查阅资料。比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节的问题探讨:请分辨左图中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吗?这个问题就可以在课前解决,因为这些图片是一目了然的,有几种细胞一看就清楚了;细胞共同的结构,这是初中生物知识,学生也容易解答的。而有一些问题则要在授完课后才容易解决的,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你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吗?这个问题就适宜于授完课后再解决。当做过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后学生就容易找到答案。通过实践证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泥于任何一种解决模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解决好“思考与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

几乎在每一节里都有思考与讨论,这也是新教材不同于旧教材的一个很大区别。为什么会增加这个内容呢?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不再是一味地教师讲。现在课程标准增加这种思考与讨论,是想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性,更多地参与主体教学,不再是一味地接受。我们执教者不能违背这个初衷,应该让学习的自主权充分回到学生手上,要有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和讨论。在这个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解决上,我的做法是:如果这一节课的思考问题比较少,就让全班学生都去思考完成所有问题;如果思考问题比较多,就分组讨论,指定哪一组讨论哪一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完成问题,要不,课堂上往往完成不了。由于学生可以讨论,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我的课堂不再是以前的鸦雀无声,死气沉沉了,而是各抒己见,兴致勃勃,有时甚至是面红耳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重视“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新教材还有一个优点是,在每一节里都基本穿插有与生活联系的内容,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在课堂里不可忽略这个问题。由于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经历过的,他们对这个知识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比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此节内容主要是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可课本里提到:你吃比较咸的食物时,例如你吃腌制的咸菜或连续嗑带盐的瓜子,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只是可能没有想过为什么。授完这一节课,一提出来,他们也就明白了。与生活联系也不一定是要课本提出来的,教师也可列举这样的例子。这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要求,教师不能再是一味地死守课本了,教师的知识面要更加广阔和专业,并且知识要不断更新。

四、重视课外制作和技能训练,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课外制作和技能训练在书本里提到不多,但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地方。课外制作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条件完成的,但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作个介绍。比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里面介绍到用塑料和药丸腊质盒,我就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做法,但只是要求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自己找时间做。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生物的无穷乐趣。

技能训练也不容忽视。技能训练在教材里并不多,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十分难的。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好,也不难。所以教师要十分注意引导技巧,要让学生体会到钻研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当学生解决了问题,要适当地加以表扬和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有兴趣面对下一个问题。

以上是我对新教材优点和教法的几点体会。在此愿与各位同行共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32743.html

相关阅读:高考生物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