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废退”与“自然选择”的现代解释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用进废退”是法国博物学者拉马克的主要观点。拉马克是最早把生物进化作为一种学说体系提出来的人。他的主要论点包括:

 

① 各种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长时间进化来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② 复杂的生物是由简单的生物进化来的,简单的生物是由非生物一下子产生出来的。(这个观点属于“自然发生说”,是不正确的。生物的起源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③ 生物要适应环境,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变化,来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④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发达,不使用的器官会退化。而这种通过生物后天的努力所获得的变化,可以遗传给它的后代。(这就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来解释某些生物现象,似乎也可以解释得通。例如,对于长颈鹿的进化,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祖先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叶,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逐渐变长。而这些后天获得的性状遗传给了后代。这样,经过很多年,终于产生了现在看到的长颈鹿。

 

但是,上述解释有明显的错误。首先,现代遗传学不支持“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我们知道,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性状本身是不遗传的。长颈鹿伸长脖子并不能改变体内的遗传基因,因此后天获得的长脖子变异将不可能遗传给后代。其次,“用进废退”能解释的现象,用“自然选择学说”都能解释,而“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的现象,“用进废退”却不一定能解释。例如,“用进废退”就无法解释生物界许多生物的适应性,如竹节虫怎么努力“使用”自己的身体,才能使身体与竹节相似呢?所以,“用进废退”理论是不科学的。

 

(2)现代达尔文主义

 

随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人们已经很少怀疑生物是否存在进化了。但是,人们在生物是怎么进化的问题上,还有很多疑惑。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等学科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对此进行了发展和补充。

 

① 群体遗传学

 

现在许多生物学者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以群体为单位的,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所谓群体,是指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群体和种群的概念是不同的)。当群体中的某些个体发生了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使变异得到积累、加强和扩散,终于差别越来越大,直到不再能和原来群体中的个体交配繁殖。也就是说形成了“生殖隔离”,我们就说新的物种形成了,生物发生了进化。

 

②“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和“遗传漂变”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是日本遗传学家木村于1968年提出的。该学说虽然承认达尔文进化论对适应性的解释,但他强调,突变确实存在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但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这些突变没有好坏利害之分,也没有适应不适应之别,自然选择在这里显然无法发生作用。这些中性突变中,哪一种变异能够流传,哪一种变异趋于消失,完全靠机遇,这种随机变动被称为“遗传漂变”。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分子进化学中进化速率的问题。以血红蛋白为例,距今4亿多年的志留纪起源的鱼,与距今5 500万年前的马,年代上差了约4亿年,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差异为66个。而从马到人,氨基酸差异为18个。计算下来,进化过程的速率基本上是相当的。也就是说,分子进化的速率与种群大小、物种寿命、物种的生殖能力都无关,也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是“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中性学说”却能给出既简单又合理的解释。 

 

【探究】

 

人类的活动对许多生物物种的进化起到了重要影响,人类直接参与了一些物种的选择,从而改变了这些物种的进化历程。请你举例说明,人类参与下的生物物种的进化与自然条件下的进化有何不同?(提示:可选择一人工培育的物种,例如农作物、花卉、家畜、宠物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56771.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之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