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供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1.橘子jú 百舸 gě寥廓 liáo kuò 峥嵘zhēng róng遏止è遒劲qiú灰烬jìn 笔杆gǎn瞳孔tòng 惆怅chòu 轻蔑miè 嘲讽fěng 脊骨jǐ闪烁shuò 不屈不挠náo 震颤chàn 战栗lì 憎恨zēng栖息qī 倔强jué

2.B(A、“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B、“行云流水”比喻自由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声等;C、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可指景色非常优美。D、“光风霁月”指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比喻人胸怀坦荡,品德高尚;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光风”就是雨过初晴的风,“霁月”就是雨雪止后的明月。

3.绝:(横渡)(停止,消失)(隔绝,阻绝)(极,最,非常)(完全,绝对)(断绝)(久远的年代;当代独一无二) ( 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 (绝交)(绝命)(达到极点)(陡峭的)(全然)

假:(借)(凭借,借助)(宽容)(假,不真,与“真”相对)(如果、假如)(给与)

4.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5.(1)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3)枯松倒挂倚绝壁 ?崖转石万壑雷 (4)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6.(5分)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以壁顶为观察点,(1分)变换视角,(2分)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2分)

细则:答出“以壁顶为观察点”得1分,写出“夸张”并作简要分析,也得1分;“变换视角”答成“俯看(或“近看”) ”和“远眺”得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视觉”、 “听觉”、 “内心感受”中的一点得1分,给满2分为止。

示例:“万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1分),写绝壁突出了它的高,又用细节描写,写怒江发源之远,用“腾”字是写森气之厉,又写作者自己的表现,烘托出怒江,绝壁令人生畏(内心感受,1分)。(合计得2分)

感悟:1)理解十八种手法;2)在答题时学会筛选,宁多不漏。

7.(6分)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分)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2分)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2分)

建议:冒号前的叙述不作要求。

细则:从“峡谷高峻”“我战战兢兢”“领队勇敢”三个角度判分,答出一点给2分。

示例:描写牛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牛赋予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牛的紧张害怕,通过牛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从侧面衬托出作者自己的害怕和紧张(我战战兢兢,2分)。(合计得2分)

感悟:1)选全角度(环境、人-几类人、主题、情节),宁多不漏;2)适当概括,分条列举。3)字写清楚得分点会高不少。

8.(6分)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分)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1分)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1分)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2分)

细则:1.此题共6分,分为4个要点给分,要点间的先后顺序不计,但注意各要点内不得重复给分。

2.要点一:表现出领队从容不迫或胸有成竹,给2分。如果答出“镇静、泰然处之、沉着、冷静、安然”或“经验丰富、习以为常、见识多”等相近含义均给2分。

3.要点二:表现出领队英雄气概或粗犷豪迈,给2分。如果答出“胆识过人、勇敢、无畏”等相近含义均给2分。

4.要点三:表现出领队认真负责或关爱部下,给1分。如果答出“责任心、责任感、仔细”或“关心”等相近含义均给1分。

5.要点四:表现出领队与下属配合默契或受人尊敬,给1分。

如果答出“与下属心有灵犀”或“威严、有威信”等相近含义均给1分。

感悟:1)选全内容,宁多不漏;2)分条列举;3)字写清楚得分点会高不少。

9.(6分)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深刻意蕴:(4分)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1分)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1分)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1分)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1分)

建议:冒号前的叙述不作要求,答对1点给1分,答对3点给4分。

情感取向:(2分)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建议:冒号前的叙述不作要求,答对1点给1分.给满2分为止。

细则:1.此题共6分,分为“深刻意蕴”和“情感取向”两部分来评分。

2.“深刻意蕴”探究,满分4分,注意不能只是具体描述人、物、景怎样,必须能抽象出来表述意蕴。分为3个要点给分,要点间的先后顺序不计,但注意各要点内不得重复给分。

(1)要点一:人们应该接受挑战或战胜艰险,给2分。如果答出“应该勇敢、不能软弱畏缩”等相近含义均给2分。

(2)要点二:体现了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给1分。

(3)要点三: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给1分。

3. “情感取向”探究,满分2分,分为4个要点给分,要点间的先后顺序不计,但注意各要点内不得重复给分,答对1点给1分,答对任意2点以上(含2点)给满2分。

(1)要点一:对自然之景的赞美。只要答到作者对自然之景的正面情感,即可。

(2)要点二:对人的赞美。只要答到作者对驮队、领队、汉子等的正面情感,即可。

(3)要点三:对牛的批评。

(4)要点四:对原始、野性、阳刚的赞美。

感悟:1)意须从文章的具体人虚化到所有人(类)的高度;2)写全角度,宁多不漏,适当概括,分条列举。

关键提醒:

题6,考查的是“怎么写”的,只要知道怎么写的方法,那只要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会分类、辨析、运用一定量的方法,那么答这道题就会相对容易,得分低于3分是很困难的(这道题高考平均分为1.9分)。

题7,既然是从“写了什么”的角度考查,那么我们来分析“写了什么”,主要从物、景、人、事四角度分析,文章写了牛、怒江环境、“我”和领队和其他汉子、飞渡峡谷事,四项内容互相联系,因此写“牛”必然对其它三项产生作用和影响。试列如下:写“牛”侧面写出怒江的高峻,写“牛”其实衬托出我的胆怯,写“牛”反衬出领队和其他汉子的勇敢,写“牛”反衬出人飞渡峡谷的无畏。

题8比题7要容易一些,“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第一步是从文中找齐八处写领队的文句,第二步是逐一分析形象,比如“稳稳地坐在马上”写出了汉子从容和英雄气概,等等。

题9要求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其实“深刻意蕴”就是“理”,要想多得分就得答得丰富,如何丰富?就得从作者丰富的写作对象入手。主要有物、景、人、事四角度。拟设计“深刻意蕴”答案如下:物——牛——不要像牛那样软弱畏缩,景——峡谷——自然是艰险而美丽的,人1——“我”——人在磨练中成长,人2——汉子们——团队协作是重要的,事——飞渡峡谷——人要战胜自然艰险。(答对2点给4分) 再说“情感取向”,其实就是“情”。拟设计“情感取向”答案如下:物——牛——鄙视,景——峡谷——赞美,人1——“我”——先贬后褒,人2——汉子们——赞美,事——飞渡峡谷——赞美。(答对2点给满分)

10.A望文生义B感情色彩不明C望文生义D对象误用

1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1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3.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她和觉慧少爷相爱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在鸣凤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鸣凤便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练习二

1.炫耀xuàn 沉湎miǎn 眷恋juàn 溺爱nì 苟延残喘chuǎn 遨游áo 翱翔áo 召唤zhào 藐视miǎo 恪尽职守kè 吮吸shǔn 教诲huì 斟酌zhēn 水泵bèng 瞠目结舌chēng 商榷què 思忖cǔn 抹煞shā 骨骸hái  忐忑tè

2.D(A项重复、赘余,多余的修饰语造成语意重复,把“许许多多”去掉;B项自相矛盾,“日前”和后面的“将”矛盾;C项不合逻辑,前后照应不周;“技术上要求极高”是对“修复完好”而说的,并不包括“否”,应为“……而是要完好修复,在技术上的要求极高。”)

3.适(到----去)(好,出嫁)(顺从,适合)(恰好) (刚才)(流放,贬取)(适应,顺应)

如(往,到……去。)(似,像。)(及、比得上。)(按照。)(或者。)(复合词“如何”,“如……何”怎么办,奈何。)

4.(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用作疑问代词,作宾语, “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用作疑问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用作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5.(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分析】文章三处细节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考察细节描写的作用。

7. (1)①即使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第一句从比喻的本体和比喻义及作者在文章表达的情感,可以得到答案。第二句抓住“迷失”来分析作答。

8.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分析】考查人称变换在文中的作用。注意人称变换与作者情感的变化。

9.【答案】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分析】考查概括中心主题。结合全文分析灯火在文中的含义。

10.(1)“良莠不齐”与“差参不齐”使用对象不同,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语意侧重点不同等等。

(2)敬谢不敏、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

11.感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想着时代的变迁,体验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之境界。

1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写万岁楼所在的山不改,所临长江,独自流淌,每天的江水都是不同的,是喜,是忧,常在固好,流逝固堪悲。然而喜自喜,悲自悲,谁也不能改变这大自然的规律。

13.鸣凤已被安排嫁给冯老爷做小老婆,而她深爱的觉慧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天晚上,鸣凤鼓足勇气来到觉慧面前,想把心里话告诉他,可觉慧正忙着他的事业,她不无留恋地看了觉慧几眼往湖边去了,最终她明白她和觉慧间永远隔着一堵墙,她应从他的生活中消失,她无限留恋地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叫了声:“三少爷,觉慧……”就纵身眺进湖里。

练习三

1.狭隘ài 慰藉jiè 蓊郁wěng 黏合nián逃遁dùn 惦念diàn 喧嚣xiāo 搭讪shàn濡染rú 酒阑灯?xiè 烙印lào 缔造dì 方兴未艾ài 翘首qiáo游弋yì

蓦地mò 酝酿yùn 涟漪yí 一瞥piē 按捺不住nà

2.C.(A结构混乱,“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是学生不是教师,前面应加上“使学生”; B.不合逻辑,有违事理。不交费使用才会“侵权”;“音像协会”只能依法提起诉讼,由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D.成分赘余,“年迈”、“高龄”意义相同,可删去其中—个。)

3.极:(尽)(尽头,极点)(最,非常)(标准)(至,到达)

异:(特别的,特殊的)(惊奇,诧异)(和“同”相对) (奇特,与众不同)

引:(持,拿)(拉开)(拉)(后退)(率领)(引导)(召,招来)(序)(延长,伸长)(引用)

4.(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用作代词。译为“你的”)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于是)(竟然)(只,仅仅)(连词,可是,然而)

5.⑴君子生非异也 ⑵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⑶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⑷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⑸必先利其器

6.答案:(1)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2)照应标题(或渲染氛围)

【解析】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⑥照应标题。

7.答案: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

8.答案:(1)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 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2)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境使然;②瓦萨卡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③社会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萨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 当中年男人拾走小包之后瓦萨卡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萨卡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9.(1)该句属于多层定语排序不当,应为“很少有国家制造口径7毫米以下的狙击步枪”。

(2)“化石牙齿”,应为“牙齿化石”;

(3)把“令人流连忘返”调到句子的末尾。

10.颈联着眼于写吴越水乡市镇的繁荣。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展现了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特点,同时“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11.首先点明吴越接壤,讲二者间的地理联系;其次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介绍吴越水陆风光;颈联写吴越水乡市镇的繁荣富庶;结尾介绍了吴越好客的人情之美。四个方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

12.听了元妃的谕,贾府将院子分为: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凤轩、李纨住稻香村、贾宝玉住怡红院,这怡红院离潇湘馆最近。

练习四

1.淡褪tuì 坍圮pǐ 蝉蜕tuì 熨帖yù 雕琢zhuó 祈求qí 步履lǚ 隽永juàn 焦灼zhuó低廉lián 苔藓xiǎn 挪动nuó 怒号háo羡慕mù 蓓蕾bèi 信赖lài 铿锵kēng 佳肴yáo 笨拙zhuō 抑制yì

2.D(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3.终(用到底,坚持到底) (始终)(终于,终归)(死)( 尽,全)

亡(逃亡,逃跑)(失去,丢失)(死亡,死)(灭亡)(通“无”没有) (出外、不在)

4.其(代词,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副词,表测度。译为“大概”)(副词,表反诘。译为“'难道”)(副词,表婉商,译为“还是”)(副词,表期望。译为“可,可要”) (表假设。用作连词。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5.(1)深巷明朝卖杏花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凄凄惨惨戚戚

(3)望帝春心托杜鹃 水随天去秋无际(4)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答: 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花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7.答: 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8.答:一、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二、精神美:风雨中的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9.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的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的诚心观荷,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 “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自我澄明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也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10.(1)“问题”和“改善”搭配不当,“改善”改为“解决”;

(2)“尽管…但…”搭配不当,可改为“虽然…但…”

(3)“极端气象条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

1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泉水你拥我挤,夺路奔流,表现了连日春雨造成山泉猛涨的景象;连日的春雨也造成天气寒冷,花儿似乎不耐寒冷,想向人寻求温暖。

12.他乡孤寂之感,思念家乡之情;宦海浮沉,常年忙碌奔波;但仍然心系国家,壮心不已,不愿虚度年华。

13.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败亡,诸葛亮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练习五

1.窒息zhì 炽热chì 阻挠náo 挨打ái 俘虏lǔ 勋章xūn 狙击jū泥泞nìng 绞痛jiǎo 狼吞虎咽yàn 瘦削xuē 疲惫bèi 窗帷wéi 粗犷guǎng 惟妙惟肖xiào 诅咒zǔ 肮脏āng 匮乏kuì 荒谬miù肆虐nüè

2.D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此处用得是正确的。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而句中误作“禁止”。

3.兵(兵器,军械)(士兵,军队)(用兵策略,战略)(用兵器杀人)(战争)

一(统一)(数词)(副词,整个,全部,所有)(专一)爱(爱护,疼爱)(喜欢,爱好)(爱惜,吝惜) (爱惜,吝惜)(爱慕,欣赏)(恩惠)(隐蔽,躲藏)

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况且、而且”)(副词“将”“将要”)(连词,表并列)(用作副词。 “姑且、暂且”)(副词,将近;几乎。)

5.(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4)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6.【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7.【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8.【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9.【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10.(1)成分残缺,在“命名”前加“被”。(2)成分残缺,总结了后面缺宾语,可在改革和发展后加“的经验”。(3)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4)“大约”与“多”重复。(5)词义重复。“每个缶”和“均价”表述重复。

11.描写了绿水淙淙,飞絮飘舞,梨花满地的农美的暮春之景,景物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技巧,选取暮春典型景物,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12. “碧瓦”,自然令人联想到华美宅邸,再联系绣幕、赤栏桥等景物,暗指南宋小朝廷歌舞西湖,燕雀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讽刺南宋君臣沉醉临安,忘却国耻。诗歌表面写景,实际是感情至深的情语,寄兴亡之感于明丽的景物描写中,批评南宋朝廷沉醉歌舞,不管国事的做法。

13. 答:第一次葬花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第二次是起因是黛玉错疑宝玉,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未发泄,又勾起了伤春愁思,于是把残花拿去掩埋。

练习六

1.肃穆mù 舷梯xián 湔雪jiān 赎罪shú 一瘸一拐qué 煤屑xiè 踱步duó 点缀zhuì 料峭qiào 按摩mó逻辑jí 跳蚤zǎo 纳闷mèn 间或jiàn 熙熙攘攘rǎng诧异chà 阜盛fù 谬种miù ?视chēn惴惴不安zhuì

2.A(B、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将前半句中的“是否”“能否”去掉。C、缺宾语,应在“处于超负荷运转”后加“的状态”。D.并列不当,“枪支”就是武器。将“武器物资”改为“及其他军用物资”)

3.间(机会)(之间)(一会儿) (量词)(间隙,空隙) (隔离)(间或) (离间)(秘密地,悄悄地)(参与)(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间关:形容鸟声宛转)(顷刻)(间谍) (表时间有时、偶然)(表状态,从小路)(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两事物的当中)

靡(不,无)(后退)(浪费)(倒下)(浪费)

4.(用作代词。相当于“你”)(用作代词。相当于“你的”) (用作代词。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用作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如,像)

5.(1)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何事长向别时圆 (6)必先利其器 (7)风正一帆悬

6.【答案】C【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7.(6分)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分)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2分)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2分)

细则:(1)关键词:感受(2)关键词:感受力(领略力)不同(3)关键词:“静”中得“趣”。

(注意:思路的顺序不能颠倒)

感悟:1)审清题目,概括段落,宁多不漏,分条列举;2)按序答题;3)“字写清楚得分点会高不少”;4)多答,分点答,写上序号。

误区:只答有把握的,不答或不敢答没有把握的答案;答到即止,不再多答,互相交错,只得一半分;字迹不清,给阅卷者增加判定难度。

8.(6分)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就懂得“静趣”了?

(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分)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1分)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1分)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1分)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1分)

细则:(1)抓住“空灵”(1分)、“妙悟”(1分)(“领悟”、 “领略”等不得分)

(2)注意:①必须结合小林一茶的俳句展开分析,否则得0分;

②意思必须正确,即“只有主体作者的心境空灵、摆脱物界喧嘈、非功利性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才能发现苍蝇搓手搓脚的自在情态,从而觉得四周充满乐趣”,否则得0分

细则:

①作者心界空灵

②作者摆脱物界喧嘈、非功利性

③苍蝇搓手搓脚的自在情态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感悟:答“理解句子”含义类题三要素——转述原句,陈述作者观点,写明这样写的好处。

感悟:全面答题,筛选穷尽;踩点得分,多多益善。

9.(1)不能用“因为……造成的”,删掉一个。

(2)句式杂糅,“是由于”与“引起的”应该是两个句式。

(3)句式杂糅,可以说“靠的是……共同奋斗”,也可以说“是……所取得的”。

10.是“独”字,春天本是大自然的恩赐,应该属于所有的人,但现实的社会环境却将穷苦的人排斥在春天之外。

11.对比;一是诗题秋与诗里春的对比,二是春满天地与独无春的对比,三是“负薪”与“花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深切的同情。

12.《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最后兵败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遗恨千古。

练习七

1.无垠(yín) 吟哦(é) 堆垛(duò)沼(zhǎo)泽 生意盎然(àng) 涟漪(yī) 晨曦(xī) 夔州(kuí) 龙湫(qiū)层峦叠嶂(zhàng)回溯(sù) ?(liào)望 秭归(zǐ) 掳(lǔ)掠 茕茕孑(jié)立 瘠(jí)薄  夙愿(sù) 迷惘(wǎng) 马厩(jiù) 通衢(qú)大道

2.B(A项定语残缺,应在“北方青铜起源”之前加“以前所认定的”之类限定语;C项分句顺序不当,应改为“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展示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进程。”D项宾语残缺,应在“一家人”后加“的事迹”。)

3.分(名分,职分)(分开,区分)(长度单位)(分给,分配)(料想)

发(拿出)(抒发)(发出)(出发、派遣)(打开)(显露)(头发)

徒(同伙,一类人)(徒然,白白地)(只,仅仅)(步行)(徒属:所属的人)(门人、弟子)(指服劳役的犯人)

4.(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助词,“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助词,“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表示手段和目的)

5.(1)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2)渚清沙白鸟飞回 (3)楼船夜雪瓜洲渡(4)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5)形影相吊(6)便胜却人间无数

6.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A项、C项在文章的第一二段和第八段都有体现,并且分析准确。B项所说作者“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是错误的,和作者的观点正好相反;B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不形成对比;E项对表现手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北国春风不是欲抑先扬,而是使用了欲扬先抑。

7.答案: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

8.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

9.(1)“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以赴。“支持”是指以鼓励或赞助。“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2)“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指代不明(3)有歧义。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的理解。

10.首联写近景,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颔联写远景,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同时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是静景,细雨飘打着蓼花和蟋蟀鸣回响在四壁是动景。蟋蟀鸣回响也是对声音的描写。

11.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引用典故的手法,表达了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内心的郁闷和不平,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和 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12.答:贾政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宝玉却无意于此,因而常被骂作“逆子”;他读《西厢记》之类的禁书读得津津有味,一沾到科举程文就头痛不已;他整天和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如胶似漆,却不乐见正经宾客;他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听到别人劝他讲究“仕途经济”,便直斥为“混账话”……

练习八

1.缱绻(quǎn)  干瘪(biě) 颓垣(yuán) 绯红(fēi)命运多舛(chuǎn)罡风(gāng) 荒冢(zhǒng) 蹂躏(róu) 齑粉(jī) 一蹴而就(cù)苗裔(yì)潜藏(qián) 枷锁(jiā) 苦役(yì) 销声匿迹(nì) 模糊(mó) 赊账(shē)旌旗(jīng) 纾祸(shū) 残羹冷炙(zhì)

2.C (A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捐,舍弃。B伥,伥鬼。古代迷信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变为伥鬼,又去引诱人来给老虎吃。后比喻给恶人做帮凶。这里“替他”与“为虎”语意重复。C①形容办事谨慎,考虑周密。②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此处用②项意义,符合语境。D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3.辞(推辞)(文词,文学)(藉口)(言词,言语)(告别,辞别)(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计教)(辞令:应酬的言辞)(辞谢,婉言道歉)(命令)

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不暴露,深奥)(地位卑微)(轻微,轻)(稍微,略微)(偷偷地,悄悄地)(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表否定,不、不是)(复合词“微行”:便服出行)

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表示被动关系。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5.(1)陟罚臧否(2)五十弦翻塞外声(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5)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6)岂因祸福避趋之

6.答案: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背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句话位置上位于开头,结构上两个关键词“喜剧”“悲剧”正好统领文章主体,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认识。

7.答案: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内心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从“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到最后,可分为三层,注意理解“透明的眼球”这一比喻,和“兄弟”“朋友”的含义。

8.答案:标题“自然”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标题“自然”不仅指万物,还指人;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荒野”世界。

9.答案: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醒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关系体现在结构上的照应和认识上的深化。

10.(1)概念分类不合逻辑,只有“挖掘机”才能“挖土”,这些机器车辆,也不可能自动听指挥,应改为:“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工作。”

(2)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

(3)不合逻辑,“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与“防水、易清洗、容量大”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能并列;

11.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吃蟹独饮,荻花洲上月洒平林的宁静优美的画面。

12.这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轻软的橹声犹如人在呢喃自语,既反衬出深夜的寂静,夜色的幽美,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愉悦。

13.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练习九

1.邂逅(xiè) 愧怍(zuò) 疏浚(jùn)溷藩(fān)有史可稽(jī)逡巡(qūn) 鬈曲(quán) 蹙眉(cù) 吝(lìn)啬 昙花一现(tán)撇开(piē) 窥视(kuī) 时髦(máo) 取缔(dì) 一鼎之调(tiáo) 媲美(pì)不肖(xiào) 卮酒(zhī)谬赏(miù)钳制(qián)

2.A(A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B“充耳不闻”表示存心不听,与句意不符;C身无长物”的“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此成语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形容贫穷或俭朴不指没有特长D.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常作灾患、死亡的代名词)

3.外负(依仗,凭借)(担负,承担)(背东西,以背载物)(对不起,辜负)(违背,背弃)(失败)(覆盖)(亏欠,拖受)(担子)(享有)

使(派)(让)(出使)(使唤)(使者)(使命)(主使,指使)(假使)(派遣,命令)

意(意料)(心意,意图)(神情,神态)(怀疑、猜疑)

4.(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疑问代词,哪里或那里。)(怎么)

5.(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声。 (4)行而不远(5)人至察则无徒

6.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7.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8.(1)碑 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2)王石匠 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3)转变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9.【试题答案】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之中,收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

10.略

1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1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13.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探春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

练习十

1.数罟(gǔ)饿莩(piǎo)虎兕(sì)悼词(dào)弃甲曳兵(yè )估量(liáng)芜杂(wú)肤浅(fū)衷心(zhōng)豁然开朗(huò)束缚(shù)污蔑(miè)嫉恨(jí)诽谤(bàng)卓有成效(zhuò)诅咒(zǔ) 枷锁(jiā) 蜕变(tuì) 诺言(nuò) 义愤填膺(yīng)

2.C(A项动宾搭配不当,“任务”与对应的动词“组织和指挥”不搭配,“任务”改为“工作”;B项表意不明,“多达三分之一”说的是“牙刷”还是“牙缝”,表意不明确;D项句式杂糅,可以把“现代商业银行”后面的内容删掉,或在“现代商业银”前加上“使其”。)

3.举(举起,抬起)(举出,提出)(发动,举行)(推荐,推举)(攻占)(总合,聚合)(全)(尽)(举言:发言)(举事:作事情)(包举:并吞)(拿)(飞)(动问)(成功)(举动)(考中)

谢(推辞,谢绝)(道歉,认错)(辞别)(辞别)(感谢)(告诉)(凋落)(请问)

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用”“拿”)

(介词,用(凭)什么身份)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从”。)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译为“率领”“带领”。) (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来““用来”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5.⑴未成曲调先有情 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⑶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⑷春与秋其代序 ⑸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⑹巧言乱德 ⑺入则无法家拂士 ⑻静以修身

6.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7.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

8.A

9.情感和美感

10.D

11.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12.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精卫诗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

13.比喻,清冷的月光笼罩着石室,月光仿佛是一泓寒水;溪流在月光的映照下,好似一片白沙。

14.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高洁品质,诗人本是访旧友,却写为访梅花,不仅指出了梅花和友人的居处关系,也用来指友人品格的高洁;将梅花放在一个清寒皎洁的环境,也表现了遗民们离世高蹈,洁身自好的精神。

15.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练习十一

1.踬踣(zhìbó) 蛰居(zhé)惊蛰(zhé)半晌(shǎng)丰草绿褥(rù) 卑鄙(bǐ) 袖襟(jīn) 砌成(qì)虫豸(zhì)砭人肌骨(biān) 迸出(bèng) 恫吓(hè) 缄默(jiān) 引擎(qíng) 烟霏云敛(liǎn)恻隐(cè) 掰开(bāi) 濒临(bīn) 舸舰(gě) 不屑(xiè)

2.D(A项在“我国与”后加“和”; B项“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语序不当; C项“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与前面主语不能搭配。)

3.胜:(尽)(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战胜,取胜)(胜过,超过)(优美的,好的)(胜利)(才华出众)

数:(数目,数量)(几,几个)(命运) (计算) (列举罪状)(算术)(法则、规律)(技艺、方术)(屡次)

去:(离开)(过去的)(除去,除掉)(距,距离)(表示动作的趋势)(丢弃、厌弃、失掉)(前往、到去)(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4.(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方式,可译为“通过”。)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因而)

5.(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7.(1)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⑨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2)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⑨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8.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9. 第一问: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第二问: 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10.负荆请罪;鸿门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五十步笑百步。

11.“满”是静态的,用“涨”则化静为动,读者感到黄尘由地面向上浮动,有似水涨,增加了立体感,渲染了凄凉的环境,也恰当地表达了诗人越来越深重的悲哀之感。

12.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国家和豪杰同归一梦,诗人心情悲愤到了极点,只好登上城楼看徐州城郭,看到乱鸦飞舞,古木衰败,景物是凄凉的,也表现出作者在南宋灭亡后的凄凉心境。

13.原文是刘备求谒而不能,十分恼怒,故而杖打督邮,现在改成了督邮要迫害刘备,勒索财物,而且不顾民意,要强加罪名,故而招打,鞭打督邮变成了伸张正义、惩治恶吏的正义之举。

原来是刘备杖打督邮以出气,现在把打督邮的事移到了张飞身上,这就维护了刘备的长厚仁爱的形象,而强化了张飞的鲁莽暴烈的性格。

从人物关系上看增加了关羽、张飞这两个人物,使冲突更加丰富,更加精彩。还增加了刘备亲民,百姓拥戴的内容,使事件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强化了冲突气氛。

练习十二

1.拙劣(zhuó) 迄今(qì)沉湎(miǎn) 轻侮(wǔ) 缄口不语(jiān)

赡养(shàn) 绚丽(xuàn) 褐色(hè) 空巢(cháo) 兢兢业业(jīng)愧怍(zuò) 给予(jǐ) 给养(jǐ) 行囊(náng) 命运多舛(chuǎn)

蔓延(màn) 绛紫(jiàng) 软肋(lèi) 载舟(zài) 云蒸霞蔚(zhēng)

2.B(A.不绝如缕,用错对象。C敞开心怀,表露诚意。指真诚坦率地与人接触。“相见”已有“交换意见”的意思。D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此处与语境不合)

3.属:(连接,连缀)(通“嘱”嘱托)(隶属)(掌管)(类)(等、辈)(系、是)书: (书法)(文字)(书信)(书籍,书)(国书)(奏章)(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写,记下)

4.(介词,在)(介词,在……方面)(介词,在……中)(介词,向)(介词,到)(介词,从、自)(介词,跟、同)(介词,对、对于)(介词,给)(介词,比)(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译为 “在这”)

5.(1)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 只是当时已惘然 (4) 白露横江(5)起舞弄清影(6)箫鼓追随村社近(7)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和为贵

6. 答:①描写出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7. 答: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中的“大鹏”形象。

8. 答: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想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9.答: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1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1.方法:对偶。“来时”对“归日”,“秋雨”对“春风”,“江楼”对“客舟”。

12.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站在远离荆南的江行途中,内心没有留念,而是如释重负的回顾,末句有白日写到夜晚,月明如水,春风拂面,诗人独立船头,吹想短笛。心绪如同出峡的江水一般无拘无束,表达了诗人欢娱的感情。

13.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练习十三

1.栖息 qī 间断 jiàn 逶迤 wēi yí参与 yù 纤维 xiān 奠定 diàn 免疫 yì 红缯 zēng 枕藉 jiè薄膜 bó 谚语 yàn 瓤肉 ráng 醴酪 lào渣滓zǐ 记载 zǎi

镌刻 juàn 盐卤 lǔ 萌蘖 niè 龟裂 jūn 蜜渍 zì

2.答案C(A“鳞次栉比”指房屋多且有次序地排列。B 不合语境,“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语义表达刚好相反。D“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3.穷:(尽,形容词)(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贫困)(穷尽)(寻求到尽头)(僻、荒)(困窘,处境困难)(穷冬、严冬)

修:(高)(修建,修造)(修订,修改)(学习,研究)(修理,整治) (撰写) (美好)(修养) (长)

4.(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和”。)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 (语气助词,通“欤”。) (固定结构“孰与”“与……孰”,相当于“跟……相比,哪一个… ”。)

5.(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知人者智

6.(4分)A C

7.(7分)

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终结点。

8.(4分)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9.(略)

10.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象征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11.句写了行进中的军队,伞幄轻轻的飘动着,战马踏在沙上迈着大步,给人一种静悄悄的感觉;第二句在这长长的征途中,山水同人做伴,野花也在道路两旁茂盛地开放着。大自然的宁静和行军的肃静相互映衬;最后两句写主人公的思想活动,表现出大战来临前的寂静。三种静交织,构成了一副行军图。

12.造了诗人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审时度势,从容不迫,治军严格,有着博大的政治胸怀,对自己收复失地充满信心的形象。

13.粗使丫鬟傻大姐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被邢夫人得到,邢夫人认为可能是王熙风之物,杀一杀她的威风。于是王夫人大怒责问凤姐,凤姐说与自己无关,并提出抄检大观园趁此机会,借机将年纪大的、难缠的,撵出去嫁人。王熙凤带领王善保家等人进入园中各房收查,最后逼死了晴雯、司棋,赶走了四儿、入画和所有唱戏的女孩子,促使惜春、芳官、蕊官、藕官等少女选择了葬送青春的出家之路,宝钗也避嫌搬出了大观园。

练习十四

1.飓风(jù ) 遏制(è )俯瞰( kàn ) 衍生( yǎn )修禊( xì )嗟悼( jiē )暴露( lù )骄横( hèng)湮没( yān )逋慢(bū)厄运(è ) 噩运(è)矜持(jīn )懊丧(ào )肆意( sì)渲(xuàn)染 缠绕( rào)绚丽( xuàn )草芥(jiè)蓬蒿( hāo)

2.答案B(A“对于……上”搭配不当,把“对于”改成“在”或者直接去掉“上”。C成分残缺,应该是“免去……职务”。D将“他因为”改成“因为他”)

3.得(得到,获得,与“失”相对)(心得,收获)(能,能够)(应该)(通“德”感恩) (得无:莫非,岂不是)(得意)(具备)(融洽)(得当、合适)

安:(安定,安稳)(安全)(安逸)(安抚,抚慰)(安置、安放)(哪里)(安乐的生活) (使…安)

4.(连词,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连词,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5.⑴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十死   ⑵别有幽愁暗恨生

⑶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⑸达则兼济(善)天下         ⑹疏影横斜水清浅

6.生命短暂 生命力强 拟人

7. 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

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

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

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8. (1)故乡是世界的缩影

(2)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

(3)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坐着人生基础

(4)故乡是坐着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

(5)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9.C

10.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11.写了明月、夜霜和梧桐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和夜霜是“梧桐”所处的艰难境遇,它的“不甘”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12.诗歌借几叶梧桐在寒风中抖动,铮铮有声,暗示诗人面对困难时刚强的抗争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13.①知人善任的指挥才能。诸葛亮宁可从樊城调来赵云诱敌而只让关、张截杀,赵云武艺高强,且为人忠诚纯朴,能忠实地贯彻诈败诱敌的战术意图。关羽恃强傲慢,张飞任性鲁莽,在对诸葛亮还缺少信任的情况下用他二人诱敌,有可能半途坏事;刘封等人未必是夏侯?的对手,恐难完成诱敌的任务。如此安排深得用人之妙。

②制敌弱点的高超计谋。针对当时刘备势单力薄,夏侯?狂傲轻敌的情况,诸葛亮采用骄兵之计和诱敌深入之计,将骄纵的敌军诱入险地而击之。这场胜利与其说是战场上的胜利,不如说是诸葛亮谋略上的胜利。

③善假于物的过人识见。孔明深知关、张对自己还不信服,事先借得刘备的剑印,保证了军令的贯彻;他事先了解了博望坡的地形地势,选定在峡谷林木深处以火攻之,以几乎为零的代价换取战斗的完胜,这是当时势单力薄的刘备抗御强敌的最佳选择,不仅蒙过了敌军,连刘备也曾疑惑不定;诸葛亮也借此一战奠定了在众将尤其是关、张心目中的“英杰”地位。

练习十五

1.渗漉(lù )修葺(qì ) 栏?( shǔn )垣墙( yuán)放浪形骸( hái )

扃牖(jiōng )象笏(hù )偃仰( yǎn )啸歌(xiào) 呱呱坠地( gū )

门扉( fēi )长号(háo )枯槁( gǎo)洗濯( zhuó )桀骜不驯( jié )

攒射( cuán) 迁徙( xǐ )筵席(yán )愠色( yùn)外强中干( gān)

2.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3.望(远看。观察)(盼望)(希望)(名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希望)

是:(正确)(这个,这样,这些)(表示肯定判断)(是故,是以:因此)(是以:因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惟……是”)(以……为是,认为……正确。)

制:(规模)(式样)(构造)(控制)(制服)(制定)

4.(代词,代人,作宾语。)(代词,代物)(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可译为“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5.(1)哀吾生之须臾(2)落霞与孤鹜齐飞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行成于思毁于随 (5)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D B, C给1分,A、E不正确。

7.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⑧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8.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9.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中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意味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10.略

11.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夜晚宁静迷人的画面。写了霜气、江水、寒星、孤船、菰蒲等景物。

12. “笑语”二字紧扣前文的“疑”和“忽”,解开诗人心中菰蒲深处有无藏舟的疑团,借用音效暗示还有人家;同时也用笑语衬托出夜晚的朦胧宁静,让全诗更富有诗意。

13.答:晴雯之死原因有二:一是她长得太漂亮,很像林黛玉,而王夫人生怕有这样一个“狐狸精”在宝玉身边,会把宝玉的魂勾走,所以一定要把她赶出大观园;二是因为袭人忌妒。晴雯判词云:“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袭人怕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受到动摇,于是向王夫人告状,说晴雯的不是(小说中虽未明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袭人。),这又加深了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有关此频道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71164.html

相关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特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