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培养高中生数学创新与实践能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育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实事求是创新实践能力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数学的创新能力并非理解为数学家的创造性设想和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新颖性,而主要是表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分析、提出设想或猜想,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数学的创新能力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内在的新关系,能够敏锐地提出非同寻常的设想与解法。可见培养数学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追求目标,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要创设创新情境,让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所要求的.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高度信息化的挑战,面临着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面临着教育现代化的挑战,在这样的挑战时代,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当然,转变观念绝不是说过去的一切都不对,过去也有好的东西,比如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比较扎实。转变观念,就是要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和资源开放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重要方式。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有效地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实践的内容可以是教科书上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学习正多面体的时候学生对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的感性认识比较差,鼓励学生根据它们的表面展开图制作模型。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去做,有的同学做得精致些,有的同学做得简单些,在班上拿来展览的时候,同学们都表现得比较兴奋,特别对做得精制的模型赞不绝口,同时他们亲身感受了正面体的构造,对正多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大大增加了。

  四、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

  1.求新创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数学问题,若运用常规方法,则解题过程繁杂、冗长,甚至难以下笔;但若能抓住题目特征,引导学生寻求简捷、巧妙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求新、求异的思维情境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

  2.加强情感教育,进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的课堂能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开放题的训练教学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求是、求佳、质疑,鼓励直觉、猜想、挑战和不怕失败,打破思维定势,以问题解决的方式组织教学进程,以各种知识为载体,要前进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

  综上所述,作为数学教师,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到课堂中,让我们的学生不光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体操,数学问题互相联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转变观察问题的角度,必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顾桂斌严东来观念刷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支点[J].中学数学(武汉),2002,(11)。

  [2]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J].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2000,(6)。

  [3]郭长椹心理学专题[M].科普出版社,1993,80~83。

  论文中心,作者:齐延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54132.html

相关阅读:文科生怎么才能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