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吴泓

  

  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这是教师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必须形成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

  

  专题学习,固然要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也即我们通常说的“接受性学习”。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策略,而学会问题解决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提问。

  

  怎样去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呢?以李白专题学习为例,我试说如下:

  

  在李白专题学习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提问,我首先会进行一般层面的方法指导,如整理出《高中学生要学会质疑提问(之一)》的指导性文本,用较短时间让学生学习并作简单的解说。也会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即在李白诗歌鉴赏阶段,对学生提出鉴赏要求:(一句一句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

  

  这两种方式,前一种只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性的指导。要知道,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提出)的问题是非常个性和个别的,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同一个学生在整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还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一般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作用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对即时出现的、针对性极强的问题要作具体的个别的指导。至于后一种对学生提出鉴赏要求的指导,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仍以李白专题学习为例,学生在进入诗歌作品解读和挑战性阅读阶段,我会在课程设置上加入“延伸阅读”和“挑战性阅读”的文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疑问,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保持沉默(因为阅读、思考正在进行中)。这个时候教师该怎么办?我以为,此时教师可以适时、适当、或主动地跳出来“煽风点火”。

  

  例如,有学生读《蜀道难》的“挑战性阅读”文本之后就问:有人认为李白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积极的,有的认为则是消极的。积极的有积极的道理,从诗歌本身可以找到证明;消极的有消极的道理,也可以从诗歌当中找到证明。

  

  这时,我的说法是:只认为积极或者只认为消极,会不会流于简单了呢?人的内心世界本来就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就会乌云密布,对吧?能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李白的内心世界?于是我建议学生去网上搜索,看看人的情绪、情感变化方面的文章。

  

  再如,学生读到《蜀道难》《行路难》等篇章及这些篇章的“挑战性阅读”文本之后,我会主动地“跳出来”说上两句:在李白的系列诗歌作品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就是“路”或者“道”(合称“道路”)。李白的“道”“路”当然不是实指的“道路”,是指“仕途”之路,实现理想抱负之路。不是说唐代是最最开放、开明的朝代吗?为什么李白实现理想抱负之路会如此艰难受阻呢?

  

  这样的教师提问是不要学生急于回答的,可以过上几日,到下几次授课再来讨论、研究,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研究的时间。

  

  如,当下一次授课,学生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我继续提出:唐代真的就是最最开放、开明的朝代吗?我们为什么不多查查资料?如果真如李白所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话,那可能就不是时代的问题,是诗人自己的问题了?李白的思想当中确实是“济苍生”“安社稷”为主的儒家思想,但道、纵横、侠等会不会对他的发展有影响呢?“天子呼来不上船”啊!等等。

  

  其实,这里还涉及到个性张扬和适应社会的问题——只有拥有各种个性的人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社会。个性需要在社会中张扬,个性也需要在社会中适应。怎样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是值得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的。

  

  总之,教师是要对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进行具体地帮助和指导的,特别是在专题学习开始的时候和每一个专题学习进行到后半阶段,即学生定向、选题之后围绕着题目自主阅读、思考——如比较、甄别、择取、整合、表述等。

  

  语文教师(当然也指一切学科的教师)可能要时时记住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有时我也会私下去想——“灌水”和“点火”还真是大不一样啊!(来源:中华语文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74632.html

相关阅读:高中语文知识点: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