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式阅读,文本读解的理想方式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呈现式阅读是针对印证式阅读提出的。

  当前的文本阅读,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印证式阅读。在阅读之始,教师往往通过“情境设置”“谈话导入”等方式,暗示或明示文本内容、主题、主旨等。接下来,师生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印证预定的内容、主题、主旨。

  如讲《拿来主义》就会有这样的导入: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这样的导入算是隐晦的,但同样有暗示,这实际上表现了《拿来主义》一文就是谈如何对待文化的,特别是外国文化。……

  有人说,这样有何不好呢?据笔者看来,这种导向实际上规定了学生的思维,养成的是学生的文本阅读依赖习惯,形成的是学生的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为此,笔者提出“呈现式阅读”这一想法。

  “呈现式阅读”是一种不作预设,不作提示的阅读。这种阅读随着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而自然生存,它是多样的,是充满个性的;它往往是细而琐碎,或粗而大略的;它可能是有序的,也可能是无序的。它往往是正误兼具,但却是真实的。

  “呈现式阅读”可能在有人看来是一种散乱的阅读,也是一种无序的、无效的阅读。不过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这种阅读。因为这种阅读中有学生的真体验、真感受、真个性。当然呈现式阅读中的误读是需要我们教师发现并指出的,其他都可让之留存,最好点赞一二。

  “呈现式阅读”走的不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路线,它往往随学生的经验、阅历、兴趣、习惯等而呈现出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严谨或杂乱的倾向……表现为自由化、自然化的状态。

  如读《边城》,有的学生可能会全面关注,有的学生可能只会关注民风民俗,有的学生可能只关注翠翠与傩送、天保间的情感(毕竟青春期的高中生自然是喜欢的),有的学生可能关注的是各种景象,有的学生可能什么都不关注,可能只关注黄狗……关注的“面”“点”不同,感受、体验应该有所不同。但都可不同角度地诠注《边城》:

  全面关注,会获得《边城》所表现的多样的美:人性美、民风美、景象美;

  情感关注,会获得对翠翠的爱的伤感与叹息;

  景象关注,会获得边城人与自然浑然相融的感受与体验;

  黄狗的关注,会由狗及人,感受翠翠的心理、情感与命运。

  ……

  可以说,呈现式阅读,不一定是全象的,但可能都经过学生的“眼”“心”过滤过的,并非没有价值与意义。

  注重呈现式阅读,更多地保护学生的阅读元认知、阅读初体验、阅读个性、阅读自信。

  所要注意的是,作为语文教师一是要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并保持一种宁静安全的阅读环境,二是要组织好学生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中,介入自己的呈现式阅读感受,不是为了替代学生的初体验,而是丰富和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呈现式阅读”有太多需要细致研究的东西,本文仅是作为问题提出,希望引起语文同仁关注。以后会有文章进一步讨论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82098.html

相关阅读:几种高级的小说阅读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