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协作学习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应该迅速地从传统教育的圈子中走出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创造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学习空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快乐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索”中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达到乐之、好之,从而发展创新能力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数学活动的组织,除了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理解问题的特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教学合一”。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利用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新旧知识的衔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驰骋的时间和空间。如在代数式的课例中,教材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方法,在探究问题时,编一些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关于数的运算的题,新旧知识有一个自然的过渡,同时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有的放矢进行讲解与指导。

  在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解放学生的眼睛,创设观察事物的契机,解放学生的头脑,创设思考的契机,解放学生的空间,创设自我表达的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少了一些教师示范的版本,思想没有束缚,想法也更易海阔天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更好地及时反馈、矫正学生的尝试结果。“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对学生的各种尝试都要持鼓励态度,诚恳地指出不足,以培养学生积极尝试的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创新能力。

  二、注意数学教材的实际意义

  讲解数学的抽象内容也不应把数学与其来源割断。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在研究尝试教学的基础上探索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数学教材中,除了每节内容的探究活动外,每章的章首语都是实际问题的导入,要重视章首语材料的数学实际意义的挖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有每章节知识点的应用举例、穿插在章节中的阅读材料、每部分的小组活动,往往与生活实际经验息息相关。利用好这些学习素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实践等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试验、探究,从中领悟到生活中数学的创造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即便是抽象的数学都是与生活中的实例密切相关,数学问题离不开最普遍的生活现象,每一种数学思想都是根植于社会发展与生活实践中的。学生有了这种经验理念,才乐于随时随地探求知识,在探求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三、分层次分小组的协作学习

  即学生学得快慢决定教师的教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分层次的教学,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习认知理论,对于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应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如一些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对于一些阅读能力特别差的学生不能跟着其他学生千篇一律地进行尝试练习,这种情况之下,应注意数学活动的张驰有度,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教师课中的严格要求,如重复、举例、追问等,加强学生的思维。每个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理解能力不同,就要采用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题,鼓励他们多动脑、善思考,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张瑞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83547.html

相关阅读:如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