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怎样读出新意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赵福楼

  有老师在我的博客留言说,重视教师对于课文的独立阅读,可是也读不出新意来。这是一个问题。

  教师独立阅读的必要性在哪里?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是课堂、教材与教师,也就是在传统意义的教学生态环境里,学生在课堂与教师的教学交流,不免带有依赖性,也可以转化为对于教师的绝对信任。因为教师先知先会,其比学生学得早,知识系统构建在前。而今,这个学习体系的封闭性被打破,学生助学体系日益完善,家长、同伴、网络等学习通道越来越顺畅。教师的发言的权威性也在消解。而且,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学生自学与交流得到重视。在这个新的教学环境里,师生学习对话,很难保持教师的引领性和指导性。尤其,在有利于学生自学的人文学科,学生与教师学习的沟壑不再鲜明。这也算是语文教师,在围绕阅读展开对话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为什么现实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增值很小呢?因为你教的是大众化普及的,或者是学生独立阅读可知的知识,学习没有目标吸引和刺激性驱动,在学生一边也觉得课堂没有意思。所以说,课堂知识呈现一定要有新鲜感。

  就教师一方看,阅读的新意从何而来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其一,来自于教师下水阅读,并带入个人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之后,形成的独到思考和感受。

  作者的创作意义,在人际隔膜和时间流逝中,丧失了很多,这也叫信息耗散。读者参与到阅读对话里,其实也在发现自己,即找到你与文本的共鸣点。这就需要思考,哪一个地方,让我的目光留恋了,又为什么让我萦绕心怀?这个阅读带入的经验,很重要。这就是阅读方法,或者教学中需要补偿的知识。这个知识用王荣生的观点,就是教学支架。

  其二,作者最初写作语境的仿真与反推,即最大可能复原当时之境,当时之人,理解话语之内潜藏的东西,或是一份感情,或是一层深意。 页码:1/2   首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87727.html

相关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沙漠生物取水绝技》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