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有效合作学习的机制构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能有效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激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

  现如今,小组学习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推崇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合作小组建设是否科学是决定小组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1.同组异质,组间均衡。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综合因素确定。组内异质是指组内的学生有差异,这为分层教学、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组内分工做好准备,每个学生可以在本组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2.合理分工,人人有岗。一个科学有效率的小组分工应当明确,无论成绩好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有效完成老师课堂中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例如组长、副组长、纪律监督员、记录员等等。

  二、合作小组的有效时机

  1.根据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要切实抓住机会,适时展开小组合作,即:课堂是一个变化无端的课堂,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抓住时机展开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堂堂都要进行小组合作。

  2.教师对题目难易要有一定把握,过难、过易都不适于小组合作。

  3.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意见不同时,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课前进行一定设计,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

  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首先是将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然后是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学中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提高评价的水平。评价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合作、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合作学习的有效环境

  1.创设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知识需动手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去发现探究总结规律,这需要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体现。

  2.提供合作学习的时空环境

  草草收场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给听课者看热闹,对学生毫无益处。不仅学生感到未能尽兴,久而久之,也会将这种学习活动当成一种儿戏。因此,教师要预先估计学生每次合作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合理运用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3.营造合作学习的帮助环境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的情况,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遇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察觉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五、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1.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

  2.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在合作时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名学生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要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大部分学生发言的机会却是很少。因此,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人人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先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把握精神实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文章来源3edu教育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96007.html

相关阅读:数学学习误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