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论文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程 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一、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1.变主演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变灌输为合作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别差异.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差异性的发展。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主动性学习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探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学生看书、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有提出问题、亲手实践的主动性;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
  
  2.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模式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初的德国,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捧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时,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师科翰忽然向自己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教育更丰富?1941年,科翰在威尔士建立户外学校,开始也只是对学员进行单纯体能、生存训练,后来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从而开始创立了体验性学习方式。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23637.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必看:高中真正拉开差距,就在这10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