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凯末尔改革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凯末尔简介: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土耳其语:MustafaKemalAtatürk,1881年5月19日-1938年11月10日),土耳其军官、改革家、作家和领导人,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被誉为现代土耳其的肇建者。凯末尔最为人所知是他在一战杰出的军事能力,同时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解,他带领土耳其国民运动并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独立政府,以杰出的优越能力解放了国家并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亲,“Atatürk”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1938年11月10日逝世。



凯末尔改革内容及意义:

在取得反帝民族独立战争胜利后,凯末尔政府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1、政治方面:
凯末尔政府在1922年废除了素丹制度,1923年宣布建立共和国,1924年废除了哈里发制度,实行国家制度的世俗化。原来的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神权国家,素丹不仅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臣民的君主,而且兼任哈里发。哈里发是全世界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正统穆斯林的精神首脑。因此,政教合一的素丹哈里发制度,极大地加强了奥斯曼帝国的封建制度,在思想和政治上严重地束缚了人民,是造成土耳其落后、贫弱的主要因素,也是社会进步的障碍。1922年11月,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正式决定废除素丹制度,1924年3月又正式废除了哈里发制度。
2、教育和文化改革:
1924年凯末尔政府通过法令,关闭了宗教学校,取消了公立、私立学校的宗教课程,实行宗教与学校教育相分离的政策。学校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控制和束缚,由政府教育部管理,开始实行完全的普通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政府注意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在农村建立五年制小学;同时发展各类专业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高等学校也有扩大。
字母改革在文化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凯末尔政府坚持实现土耳其字母的拉丁化。凯末尔还身体力行,亲自授课,教人们如何掌握新字母,被称为“首席教师”。随着教育和文字的改革,扫盲和初级教育得到较快发展。1929年,全国有六十多万人进入国民学校学习新字母,有150万人在几年内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3、法制改革:
政治与宗教分离必然导致法律与宗教分离。1924年3月,土耳其政府撤销了宗教基金事务部,废除了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确立了国民议会的立法权。1926年2月7日,大国民议会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以意大利刑法为蓝本的《刑法》,瑞典诉讼法为蓝本的《刑事诉讼法》,德国商、海法为蓝本的《商法》、《海上法》等,并做出规定,在总统、议员和政府官员宣誓就职时,不再用宗教仪式,而是表示向国家、法律和人民负责。特别是1924年4月大国民议会正式颁布的新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土耳其的国体是共和国”,它还指出“国家主权无限制地和无条件地属于国家”,实际上从法律上根本否定了素丹、哈里发和各级神职人员的统治权和政治特权。土耳其人民在法律领域内摆脱了宗教法的束缚,从而获得了现代人世俗化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废除了男女不平等的规定,占半数人口的妇女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权利得到承认。此外,凯末尔政府还采取措施,破除一系列束缚妇女的陈规陋习,大大提高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这具有解放妇女的进步意义。
4、经济方面:
民族独立战争胜利后,政府以“国家主义”来发展民族经济,主张“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把一些与社会利益有关的企业和机构收归国有,但并不排斥私人资本,给私人资本提供各种优惠。国家以国营银行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公私经营企业的经济行为。对外国资本采取限制和利用的政策,政府以赎买方式收回了外资经营的铁路、港口、矿山和公用事业,建立起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由于采取了上述政策,土耳其的工业和交通运输有了明显的发展,1938年比1929年工业总产值增长80%。凯末尔政府的措施,为土耳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5、农业方面:
1925年大国民议会通过法令,废除了封建的什一税。但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直到1936年,政府才通过关于赎回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的决定,成效不大。


凯末尔主义原则:

凯末尔主义,这实际上是一种东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主要内容包括在六项原则之中:
(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体现了反对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2)民族主义,体现了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地位的原则;
(3)平民主义,体现了公民主权,即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国家主义,体现了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积极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体现了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
(6)改革主义,体现了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了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凯末尔改革影响: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凯末尔政府的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它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而反神权是反封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1、政治方面,政权、社会同宗教的分离,有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2、经济方面,基本上改变了封建的、半殖民地的生产方式,使土耳其基本上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奴役,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3、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凯末尔的改革是同时代亚非半殖民地国家中惟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
4、末尔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存在明显的不彻底性,经济改革的缺陷是:
国营企业管理不善,缺乏效率,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最大资源的开发。



对凯末尔改革的几点评价:


末尔为土耳其选择世俗化发展方向具有非凡的远见和魄力。近代以来,在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旨主义和世俗化成为两种并存的趋势。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在思想文化方面,都表现为强者为先。而奥斯曼土耳其与时代相比,则显得过于沉重,拖着庞大却不堪一击的躯壳蹒跚于历史之后。用一句话概括而言,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已失去生存和竞争的机制。而主要原因便在于宗教在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活方面对人们的思维与行动进行层层包裹,使国家日益沉重落伍,没有生气。在军事胜利之后,凯末尔毅然为土耳其选择了世俗化方向,凯末尔要为土耳其引进新的生存机制,将土耳其推向世界,在与世界共同前进中谋求自身的发展。而这一切并非一两个法令便可以改变,在凯末尔面前有着重重的困难。几个世纪以来,伊斯兰教无论在人们的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已内化为一种感情倾向。土耳其人对哈里发的愚忠,而且世俗化改革不仅会引起本国人民本能的愤怒,还会招来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不满。哈里发制的废除也使土耳其不再拥有在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这一切都在考验着凯末尔,而凯末尔以坚定的态度为土耳其选择了世俗化的方向。历史正是被这些有远见卓识且勇敢坚定的人所谱写的。
改革中的西化是为了促进民族的独立。凯末尔推行世俗化的目的是在于把国家推向现代化,为国家引进新的生存机制。而凯末尔在改革过程中都是以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为标准的,在抛弃旧文化的同时,进行了全盘西化,而全盘西化与土耳其民族发展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这方面凯末尔心里有三点明确的认识。首先,凯末尔承认现代西方文明的先进地位,西方征服世界靠的就是自身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强者为上,现实不会因为哪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而对它的现在表示同情。再者,土耳其要生存就要引进新的机制,给自身以活力。而这个新的机制在凯末尔看来就是要向西方靠拢,只有现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能挽救土耳其。第三,凯末尔明确强调西化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促进自身发展,为自己赢得真正独立的资本,而绝非倒向西方。凯末尔在改革过程中表现的极端西化这一点,在现代史的改革浪潮中是非常显著的,但凯末尔的极端西化是由于凯末尔深感土耳其的落后和凯末尔极端化的性格造成的。凯末尔的出发点是为了民族独立,而且也收到了实际效果。
凯末尔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以世俗化为主要内容,废除了伊斯兰教在土耳其的传统地位,力争从政治体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国家推向现代化,而在现代化方面,则是以西方文明为标准的。凯末尔改革虽是以世俗化为主要内容,但也涉及经济领域。不管对凯末尔改革有何种评价,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凯末尔改革的历史功绩:现代土耳其在各个方面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凯末尔时代留下的。戴维森在《从瓦解到新生》中这样写道:“虽然土耳其在他(凯末尔──引者注)死后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这个国家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还是他生前制定的指导方针:建立及捍卫疆域有限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启迪土耳其人民的民族意识;摆脱伊斯兰教对国家法律和教育的控制;不但要物质生活西化,人们的思想及风俗习惯也要西化……”
──李丽颍:“试论凯末尔改革”,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耳其的改革也有缺陷,这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土耳其共和国没有给予公民应有的权利。虽然书籍和刊物比较自由,国内也没有恐怖气氛,但仍没有民主。凯末尔曾想创建一个反对党,但一当这个党真正成为反对党时,他就被吓得退避三舍,急忙宣布解散。在实施国家主义阶段,政府也想在其中加强控制。1931年1月,一个半官方报纸甚至宣布政府将在全国“创立一个类似法西斯组织的青年组织”。共和人民党实行一党专政,该党占据着国家的各级领导职务,粗暴地对待持不同意见的人。总统也实行终身制。不同意见没有发表的正常渠道。这些现象同后来土耳其政局的动荡,军队的干预无疑有直接关系。
──彭树智主编:《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7-88页。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独立之路(《洛桑条约》)

《洛桑条约》含义:


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1923年7月24日,英、法、意、日、希、罗、南等7个协约国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会议上签订。1922年秋。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革命政府战胜了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并废黜了叛国的素丹,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英法被迫修订《色佛尔条约》,并另订新和约,即《洛桑条约》。
主要内容:
土耳其保全它的主要领土,收回士麦那地区和东色雷斯;
土放弃对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领土要求;
对世界大战及协约国武装干涉土耳其所造成的损失和损害,双方互相放弃赔偿要求;
取消在小亚细亚的法、意势力范围和协约国在土的一切治外法权,海关由土耳其自主,海峡实行国际航行自由原则。
洛桑条约是土耳其外交的胜利,也是土耳其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战,土耳其成为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独立之路:


(1)青少年时代的凯末尔
又译基马尔(1880?1938),全名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首任总统(1923?1938)。1934年,大国民议会为表彰他对土耳其人民的贡献,授予他“阿塔图尔克”(土耳其之父)称号。
1880年的春天,凯末尔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美丽的爱琴海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的一个中等犹太木材商家庭,母亲是虔诚的穆斯林,父亲阿里?李查曾经是一名帝国政府海关的低级官员。在凯末尔的童年时代,奥斯曼帝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素丹为首的专制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卖国,奥斯曼民族的屈辱,外国人的跋扈,在整个奥斯曼帝国已表露得很明显,特别是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动乱,冲垮了他的家庭赖以为生的木材生意,父亲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在凯末尔7岁时,不幸身染重病,虽耗尽家中资财,仍在凯末尔小学未毕业时忧郁病逝。凯末尔只好跟着母亲投奔乡下的舅舅,放羊看田,吃了不少苦,也磨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
凯末尔从小酷爱军事,似乎对军事有着一种天生的悟性。12岁那年,他违背母亲的意愿,偷偷考入萨洛尼卡的军事学校,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涯。他聪慧、勤奋、为人正派,很受老师的喜欢。有位同名的数学老师干脆不叫他的本名穆斯塔法,而是称呼他凯末尔(土耳其语“正义”的意思)。在军校学习期间,除军事课程外,他对数学、化学、历史、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立下宏愿,要读尽天下的好书,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自己的楷模,长大后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18岁时,他考进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深造,这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是日落西山,沦为西方列强欺凌争夺的半殖民地。青年凯末尔的爱国主义意识被唤醒,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学者的著作和土耳其诗人凯马尔的爱国诗篇,进一步认识到封建领主的贪婪残暴,民族压迫的深重与素丹专制制度的野蛮落后。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一个秘密革命小组,办了一份手抄小报,写文章揭露素丹黑暗的专制统治。他曾经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这些思想为凯末尔以后的革命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传播反对专制的新思想,1905年凯末尔以上尉军衔从军事学院毕业时,遭到了放逐式的派遣,驻防在国内外各种社会矛盾都很集中的大马士革。1906年,他在大马士革发起组织了“祖国自由协会”。1907年调到了马其顿第3军任职,加入统一进步协会,同青年土耳其党人联系密切。1911?1913年,奉命参加了奥斯曼帝国对意大利的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任奥斯曼帝国驻保加利亚武官。
(2)军事上崭露头角: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一战爆发时,凯末尔敏锐地指出,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参战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但作为军人,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任第19师师长。在1915年的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他两次率领土耳其军成功地狙击了协约国军队的登陆,粉碎了协约国优势兵力的进攻,使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免遭不幸,为奥斯曼赢得了惟一的胜利,同时他本人也赢得了“伊斯坦布尔救星”的美誉。同年8月,凯末尔再露锋芒,指挥土耳其军队打退沙俄军从安纳托利亚东部的猛攻,收复了大片失地。俄军总参谋部心服口服,承认他是土耳其“最负盛名、最勇敢、最有才能,精力充沛,最富独创性”的将军。一战结束前,由于战功卓著,凯末尔已升任军长、集团军司令等职。
(3)凯末尔民族革命
凯末尔的军事天才并不能挽救土耳其战败投降的厄运。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摩德洛斯停战协定》。昔日的殖民地被协约国瓜分得干干净净,老谋深算的英国还鼓动土耳其的边邻希腊等国,妄图将它肢解分裂,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凯末尔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沉重打击,他暗中发誓一定要雪洗民族耻辱。他挺身而出,着手把全国各地分散的爱国组织统一起来,成立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保护权利协会”,通过了坚持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广泛政治纲领。不久,凯末尔毅然辞去军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拯救祖国的斗争中。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1月,议会通过了庄严的土耳其独立宣言《国民公约》。但是,协约国很快正式占领了伊斯坦布尔,驱散议会。凯末尔抓住时机,同年4月23日,在安卡拉发起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以他为首脑的国民政府。他开始组建正规军并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建交,缔结友好条约,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的同情与支持,为独立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1920年6月,希腊军在英国的支持下,大举猛攻土耳其,企图扼杀土耳其的独立运动。第二年8月,九万希腊军向安纳托利亚内地发起总攻,企图一举攻克安卡拉。危难时刻,凯末尔出任国民军总司令,他果断地下令土耳其军撤退到萨卡利亚河,重新修筑防线。希军进攻的炮声已传到安卡拉市区,市民、政府机关纷纷撤离,但是凯末尔镇定自若,给全军下达了一道充满必胜信念的命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浸透同胞们的鲜血之前决不丢弃”,他本人在巡视战场中掉下马摔断了两根肋骨,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振奋了全军士气。经过22天的血战,终于赢得萨卡利亚河战役大捷,土军从此由守转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突破希军防线,把希军赶下地中海,活捉了敌军总司令。协约国英、法、意、日、希、罗、南等不得不于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签订《洛桑和约》,正式承认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
《洛桑和约》的签订是土耳其人民在军事取得胜利后,又在外交战线上取得的胜利,它将凡尔赛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阴谋。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推动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以后独立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所进行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30721.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北魏卓有成效的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