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抓好数学思想的培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中阶段,数学教师把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好,那么,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有信心,掌握好这门法宝,就是拿到学好数学的金钥匙;谁能够灵活运用它,谁就在数学的跑道上领跑,占有优势。

  但是,数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成为数学中的佼佼者。它是依靠平时的认真听讲,教师的潜移默化,自己的归纳总结,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仅仅凭一两节课的听讲或者做个几道题,就说自己的数学思想已经形成,那是天方夜谭,不现实的。

  数学思想的培养,关键在课堂,那么作为引路人??数学教师,又如何领好这条路呢?笔者在此写下几点看法,不妨作为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正。

  一:教师在课堂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宜抽象空洞,而应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尽量浅显明了。数学思想大多是理论上的东西,对初中学生来说,太抽象,太虚无缥缈,学生要抓住它,很困难。那么教师就要注意从基础着手,从实际出发来教学生。例如: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在涉及这方面知识时,先从图形入手,在图形上标出已知数据,未知量打上问号,要解决问题,应该用什么定理等。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再挑明这是什么思想,是代数和几何结合形成的思想。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即自然又顺利,数和形兼备,解题方法也就信手拈来,问题迎刃而解。

  再如分类讨论思想也是如此。分类讨论思想是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也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道德,又叫做逻辑划分。例如:用字母表示数中,a就可以表示正数或零或负数,就分了类。同样绝对值,根的判别式也是分类思想的体现。但教师也需学生适应后传授给学生。

  通过这些,说明数学思想的形成,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和理念。

  渗透,就是把某些抽象的数学思想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使学生由最初的直觉和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并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这种渗透,是随着知识的增加,年级的上升逐步深化的。同时也融合了综合的能力。

  这方面,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就是典型。从学习勾股定理开始,到圆中各有关知识,很多计算问题都离不开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但很多题型不会直接给出直角三角形,而是需将图形转化在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那么该连接的连接,该作垂直的作垂直,用适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问题时,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要渗透化归思想。

  这里的化归思想还有很多,如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多元方程为二元方程,将四边形问题化为三角形等等。教师在平时逐步渗透,学生日积月累,就能在解决问题时,水到渠成,难度相对就小了。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思想重点突出和强调。尤其是较难的函数和方程的思想。

  方程贯穿于整个数学而且渗透到其他各学科之中,它的作用不可估量,抓住了方程的本质,就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问题就不在话下。所以教师在强调方程思想的重要性时,还要突出它的巨大作用。并且潜移默化方程中的未知量就是变量,与函数思想相联系,突出两个变量,这样数学就与实际生活结合,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真理。

  教师之所以要对这些数学思想进行强调和突出,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功能,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用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质上就达到了要求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思想的培养,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敏捷的数学思维,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渗透强调数学思想的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方法的培养。

  数学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工具。数学思想不是孤立的,它与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指导方法,方法实现思想。

  例如: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这种化归思想就对应着换元法,方程和函数思想就对应着待定系数法等等。因此数学教师在渗透数学思想的同时,该怎样传授数学方法,应该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哪些数学思想该强调,那些思想该渗透,那些思想该由抽象到形象,循序渐进,滴水穿石,逐步让学生掌握,做好学生学好数学的领路人。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朱有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56538.html

相关阅读:高分生分享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解答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