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分秘籍:用设问法做历史比较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每年高考,许多省份的高考试卷会涉及历史比较题。历史比较题,属较高要求,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是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历史比较题呢?

  历史比较,属于历史学科能力的较高要求。新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规定: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每年高考,许多省份的高考试卷会涉及历史比较题。

  历史比较题,属较高要求,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是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好历史比较题呢?一般是先找准比较的角度,找准角度后再归纳相同点和不同点。但问题又产生了:如何找角度?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棘手问题。学生们往往比较方法不当,找不到角度或找不准角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用设问法做比较题,能帮助学生化难为简,找准比较的角度,从而做好比较题。下面,以“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为例,谈谈如何找比较的角度。

  第一,学生要相当熟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即原因、过程、结果、性质、影响。

  第二,设问:

  1.为什么发动?即角度为背景或原因。

  2.发动的目的或目标是什么?即角度为目的或目标。

  3.谁发动?即角度为领导者、主力、参加力量(群众基础)。

  4.怎样发动?即角度为方式

  5.效果如何?即角度为结果、影响或作用。

  6.性质如何?即角度为性质。

  第三,列表归纳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平常的训练中,运用设问法不要拘泥于以上六个步骤,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以历届高考题,谈谈如何具体运用设问法答题。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及四个选项,涉及“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分别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力量以及斗争方式。用设问法得出这两个史实的背景导力量以及斗争方式。“公车上书”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参与“公车上书”的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发生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有学生、商人、工人等各阶层的广泛参与。由此推导出导致二者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B项是次要原因。C项不是原因。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82741.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洛迦诺公约》的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