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如何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发展现状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改革开放以来,总计有5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为城市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城市外来人口在教育程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法律意识等方面明显不足,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给城市协调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第三部门志愿失灵等原因,使我国近期内有效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国外社会企业作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已逐渐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公益创新热潮,特别是在福利国家危机和金融危机过后,社会企业在解决弱势群体就业、弥补政府福利不足、消减社会排斥、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福利服务和经济再分配过程中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在这一领域,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而非营利机构依靠捐助的运作模式也受到缺乏稳定资金来源的限制。因而,仅靠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难以全面有效、可持续地解决伴随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同时,在传统社会体制下,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间有相对清晰的边界。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动态演进,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引入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也开始向公共产品市场开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们认识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公益责任能有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企业声誉,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逐渐从模糊的探索阶段走向了稳定的发展阶段。

所谓社会企业,是一种以商业运营为手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创新载体,是将商业模式创新与公益创新紧密结合的组织模式,以承担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兼具商业的高效、专业、灵活等特征。其将社会性与企业性有效结合的特性,可以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从微观层次看,社会企业是现代公益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从中观层次来看,社会企业提供了一套社会创新的路径和理论;从宏观层次来看,社会企业体现了公民社会治理的新理念。从社会企业蓬勃发展的英美等国家的实践来看,在不增加政府与市场投入的情况下,社会企业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提升、就业岗位提供、发展资金帮助、商业模式创新培养等综合服务方式,在有效改善城市困难群体生存与发展现状、缩小贫富差距、提供高效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应有效借鉴国外社会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有效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现状、更好地有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50820.html

相关阅读:2016年2月19日时事政治(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