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社保改革取向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各级政府面临着社会保障的支出压力,缓解收支矛盾,亟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市场机制,转变粗放的行政管理模式。

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面临新常态。

当前,社会保障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然带来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我国已经步入了全民保障。

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到2013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8.2亿,全国已有超过2亿人在按月领取养老金;城镇职工医保、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下一步,需要认真分析经济新常态和全民保障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研究一些新政策、新措施。

经济增速放缓

可能影响社保投入增长

在过去这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下,国家财力增强,在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上投入很大。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补助资金1960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4142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765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补助资金21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1.9%、78.1%、121.6%、65.3%,均远高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近五年来,中央财政安排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2487亿元,安排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资金509亿元。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降低,2013年的公共财政收入增速10.20%,与2010年时的21.28%、2011年时的25.00%相比大幅下降。特别是地方财政在前些年的快速发展中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出让和资源开发,由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变化,地方不差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而社保制度建设还处在初创时期,一方面现有的待遇水平由于福利刚性难以下调,另一方面现在的投入还远没有到位,所以各级政府面临着很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压力。

结构调整时期部分困难企业参保缴费能力可能受到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直接影响到参保缴费的稳定性。据统计,2013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断缴费人数达3064万人,比上年增长12.7%,中断缴费人数的增速高于参保人数增速7.1个百分点。估计未来几年社会保险的脱保、断保现象还会持续。

养老、医疗的支出压力将越来越大。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形成较大压力。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连续十年提高,2014年人均月养老金水平达到2000多元。由于尚未建立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待遇调整主要依靠行政决定,没有遵循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算平衡,这给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很大压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数量增多。如果不考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13年全国有19个省级统筹单位当期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

除了当期的收支压力,我国人口结构也出现了变化,老龄化的速度在未来20年将大幅加快,2030年会达到2.3亿人。这决定了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压力将持续加大。

不容忽视的还有,医疗消费水平的过快增长和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普遍过快提高形成医保基金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很快,卫生总费用从2001年的502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7847亿元,2013年全国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出现当期收不抵支,其中22个地区的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出现赤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统筹地区达到108个。

还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以及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初期采取的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地方统筹等政策,形成了以人、以地区划分的不同制度及待遇标准,也就是今天说的制度碎片化,这是制度建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承认它,更要正视并逐步地解决。从长远看,应该研究建立统一的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保障制度,国民无论什么身份和地域,都享有同样的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应充分地认识到,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撑的社会保险制度本身就缺乏可持续性,要合理地确定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34316.html

相关阅读:拒绝诱惑,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