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 (16 分 )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 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
(16

)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
?
”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
;
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

)
  
(1)
秋冬则劝民山采
(2)
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
市令曰:“三月顷。”
(4)
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答案:
(4

)(1)
鼓励
(2)
以……为乐
(3)
左右
(
指时间
) (4)
听从什么
  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及“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其中既有实词,更有词类活用、虚词、固定结构等古代汉语语言现象。可见,这道题目也不一定都是考查实词现象。“劝”,勉励,在《劝学》中有此用法。其为多义词,注意与“规劝”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规”,即要求对方改正某些行为以符合要求。这里显然没有此意。“乐”,本为形容词,这里带了宾语,所以,活用为意动,即“以……为乐”。首先要判断其活用,再判断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最后再看看动作的发出者是谁,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把“乐”看作表示心理动作的动词,也同样是意动,对得出正确答案没有妨碍。“所从”,是“所字结构”。“从”,根据“令初下”,可知是“听从”,而不是“跟从”什么的
;
“所”,助词,与“从”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个名词性结构,在这里做“不知”的宾语,相当于“听从什么”,“所”本身词义很虚。
  最难的是“顷”,书本上只学习过表示短暂时间的用法,如顷刻、少顷、有顷、顷之等。这里附着在“几何”、“三月”的后面,按理说学生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有限古汉语知识推断出来。“几何”是数词,一般做定语,那么,中心词“顷”推测起来应为“时间”,也就是说由“短暂时间”泛指“时间”,“几何顷”应为“有多久”。这样,“三月顷”,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顷”应该还是泛指“时间”。
(
我以为这样解答也应该是有道理的
)
  但是按照答案的理解,解“顷”为“左右
(
指时间
)
”,问题就复杂了。即是把它看作表约数的一个虚词了。约数是表示与实数数目相差不远的大概数目的,古汉语中常见的约数表示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用十百千万等成数来表示约数。
2
、用两个邻近的数表约数,这也是现代汉语约数的基本形式之一。
3
、基数词后加“许”“所”“余”等表约数。如:未至匈奴陈二里所,止。
(
《史记·李将军列传》
)
“二里所”即“二里左右”》
4
、在基数词前面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约数,这种约数往往是表示比实际数略少的近似数。看起来,这里属于第三种情况,在基数后加约数词。但是,“顷”做约数词确实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提问的时候,是需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如果太过超越学生的现有能力,不知如何建构
?
难道让学生根据“许”“所”“余”等的用法来推断吗
?
那也太不靠谱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93471.html

相关阅读:《沧浪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庆历三,轼始总角,入乡校”阅读答案及翻译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阅读答案
《赵壹字元叔》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