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论文《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阅读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 摘 要: 一个很费解的现象:很多老师会教学却不会文本解读,在课堂里他们会讲很多学习技能,可是自己写文本解读时却相当吃力,老师尚且如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
摘 要:
一个很费解的现象:很多老师会教学却不会文本解读,在课堂里他们会讲很多学习技能,可是自己写文本解读时却相当吃力,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呼。当了老师多年,阅读能力总还处在需要点拨的状态。这现象其实就是训练阅读一统教坛的结果。尽管课标一再要求实践与运用,却没多少老师能够领会。本文从课标出发,提出运用阅读教学,走一条阅读教学新路,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训练阅读 运用阅读
王荣生教授在其《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写道:“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理应包括把理解的结论和理解的过程教给学生。什么是“教给”呢?至少有三种可选的答案
:
一种是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做的,讲理解的结论,叫阐释,实际上是老师代替学生的阅读,或者听老师阅读。一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过程,牵着学生按规划的线路阅读指定的点,诱导学生得出许可的结论,叫训练。一种是以学生的阅读初感为起点,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应用合适的阅读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叫运用。”
姑且把这三个答案的教学称为“阐释性教学”“训练性教学”和“运用性教学”。其实在现在的语文教坛上,阐释性教学已经很少,教学主流是训练性教学。
一、为何“训练性阅读教学”会成为教坛主流
说来奇怪,《语文课程标准》中“训练”一词,只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的第四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写着:“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仅仅就出现这么一次,语文教坛中却占据了教学的主流,如“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言是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的;”“有语言文字训练的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课……”这样呼吁的文章层出不穷,这样的评课标准必不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观摩课比比皆是。而“运用”与“实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繁出现,据统计“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出现
24
次,“实践”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
14
次。出现频率这么高的词,却没有多少专家呼吁“运用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之所以会有这样奇怪现象,可能是课标中定义的语文课程性质让教师们产生了误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专家、名师们大多把眼光看到了工具性上,工具的使用必然是要反复训练才行的。有一段时间语文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又是表演、又是合作,课文教学重在理解、感悟、熏陶,针对重人文性教学的课堂华而不实而深感忧虑,于是专家提出扎实训练语言与技能的教学标准。阅读训练课就诞生了,而且要求训练要扎实,所以就要语文课堂一定要有朗读,要有片段写作,要有方法的训练,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这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与“这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这两句话要求学生进行对比理解,可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性。这样的环节,灵活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听课专家听到这样的训练才放心,这种自上而下的指挥,加上名师观摩课的推动,训练阅读教学就成了主流。
二、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课堂实例比较
(一)训练性阅读课堂教学流程
训练阅读教学:简单而言,就是老师训,学生练。是以课文为抓手,在教师的预设下,通过课文语言文字的讲练,让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通过提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思维,通过练习题来训练学生的造句、写段技能,通过视屏、配乐朗读来熏陶学生的情感……总之通过课文这一个例子的训与练,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阅读效果。或者就用王荣生教授的话说“根据教师自己的理解过程,牵着学生按规划的线路阅读指定的点,诱导学生得出许可的结论”。以《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为例。训练阅读教学一般是这样的:
老师理解教材发现课文中可教学的训练点有:
1.
品味课题中的“借”。教学设计的问题是:(
1
)为什么要借箭?谁向谁借,怎么借?借的结果怎么样,还需要还吗?(
2
)是借还是骗?为什么不用草船骗箭?“借”字好在哪?由借这一问引出第二个训练点“神机妙算”。
2.
深析“神机妙算”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设计的问题是: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找出诸葛亮妙算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算出了什么,妙在何处?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特征?从中也发现了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征。由此引出另一个关键词“笑”。
3.
在本文的人物对话中,一直都是“谁说”,而没有“谁怎么说”即没有提示语,唯独一次提到“诸葛亮笑着说”。请读这句,思考诸葛亮可能笑什么
?
如果没有这个“笑”字,课文有什么变化?体味“笑”的表达之妙。由提示语引出第二大段的对话教学。
4.
品味第二段的对话,猜测人物的心里变化。朗读第二段,请依据人物的对话内容,写出你觉得合适的提示语。并说为什么?
5.
曹操知道上当了,他回到军营会怎么想?周瑜得了十万支箭很高兴,他让部下将领总结本次行动胜利的原因,他怎么开总结会,请写一写。
这样的教学,学生课堂上对比方法用得多,关键词语训练挖掘得比较深,人物的特征也在比较分析中得到清晰的认识,而且多次进行动笔训练。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老师的理解基础上,“按规划的线路阅读指定的点,诱导学生得出许可的结论”。学生的思维始终是被老师控制的,有些学生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跟不上而开小差,或因开小差而没听到老师的提问,而没有参与到教学的训练中。
(二)运用性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
运用阅读:学生充分利用曾经学过的语文知识,自己试着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眼前的新课文,用曾经习得的遣词造句、构段经验建构的阅读方式去对比阅读当下课文的语言文字特色和构段的特征,在比较中发现阅读材料的新特性,通过教师的点拨、分享阅读来构建自己当下的阅读能力……总之,每次阅读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原有知识在运用中的重构,教学不是以问题为启发点,技能学习也不是以习题训练为途径,而是以自己的运用写作为形式推进学习进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97634.html

相关阅读:高中语文学期平均成绩暨综合素质评定量化表
高考新闻阅读学案(指导及练习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解题歌诀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