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错、易混概念比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结构类
1.1囊胚和胚囊
胚囊是被子植物胚珠的重要部分,位于胚珠中心,呈膨大的囊状结构,内含七个细胞八个核(2极核、1卵细胞、2助细胞、3反足细胞),是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后,大孢子再进行连续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囊胚是动物个体发育中,受精卵经过卵裂形成的一个发育阶段,内含囊胚腔。
1.2胚孔和珠孔
胚孔是高等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上的小孔,与原肠腔相通。珠孔是指被子植物的珠被形成后而围成的小孔,珠孔正对着卵细胞。
1.3细胞内液和细胞液
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是和细胞外液相对应的概念。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属于植物细胞内液的一部分。
1.4磷脂双分子层和双层膜
生物膜结构模型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嵌或贯穿或覆盖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而双层膜是两层独立的生物膜结构,如叶绿体膜和线粒体膜就是双层生物膜,双层膜包含有四层磷脂分子。
1.5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物理性质的膜,一般无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允许细胞需要的小分子通过,细胞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对于水分子而言选择透过性膜可以看作半透膜。
1.6原生质层、原生质体与原生质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的膜、质、核。原生质体是去壁的植物细胞。
1.7染色质、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染色质是细胞在分裂间期核内的细丝状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有利于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的柱状或杆状结构,有利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分裂间期复制的染色体与原染色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属于一条染色体
1.8非编码区与非编码序列
原核细胞基因和真核细胞基因都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都是编码序列,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由编码序列(外显子)和非编码序列(内含子)组成。非编码区一定是非编码序列,但非编码序列不一定都位于非编码区。
1.9芽与芽体
芽是植物茎分化产生的,将来可以发育形成枝或花的结构。芽体是某些生物(如水螅、酵母菌)在较适宜的环境条件时由母体一定部位生出的“小生物体”,与母体的形态、结构均相同,脱落后可直接成长为新个体。
1.10极体与极核
极核是指植物胚珠内的成熟胚囊中央的两个核,受精后最终发育为胚乳。极体是动物体内通过减数分裂伴随卵细胞形成的,最终退化消失。
1.11细胞板与赤道板
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是想象出的结构。细胞板是在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的实际存在的结构,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2.物质类
2.1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的蛋白质,起着运输氧气的作用,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2.2丙酮与丙酮酸
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不同,丙酮的化学式是C3H6O3,丙酮酸的化学式是C3H4O3,丙酮往往在实验中当作有机溶剂提取内容物(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形成的产物,也是三大营养物质转化的枢纽物质之一。
2.3氨基酸与核苷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形成的氨基酸约20种,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约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
3.生理类
3.1消化与氧化分解
消化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在酶的催化下水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如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将有机物脱氢氧化或者加氧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就是指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3.2渗透与扩散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扩散是一种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物理运动。渗透一定是扩散,但扩散不一定是渗透,渗透相对于扩散有两个要点:①要跨膜(扩散可以不跨膜)②是溶剂分子(扩散还可以是气体分子)
3.3无土栽培与植物组织培养
无土栽培是一种溶液培养法,代替土壤介质培养,能及时补充植株所需的矿质营养,培养液配制含有植株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组织培养是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培养成植株的过程,利用的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基配制除了所有的必须矿质元素外,还应该有蔗糖提供能量,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作用才能完成组织培养。
3.4光合作用强度、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强度是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制造的有机物量。光能利用率是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与落在土地上的光能总量之比。光合作用效率是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与植物吸收光能之比。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4.遗传与进化
4.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个体的任何一个基因型所占的百分率。
4.2物种与种群
种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是能够完成自由的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群,由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组成。
4.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条件如江河,山川的阻挡造成的生物间无法完成交配。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间的个体无法完成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4.4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相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主要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由个体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对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由个体水平发展到了种群水平。
4.5遗传性、应激性与适应性
应激性是生物受到刺激时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某种生理活动,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如变色龙进入草丛中体色与青草一致,是应激性属于适应性;而蝗虫的体色与青草一致则只是适应性不是应激性。决定生物行为特征的是遗传性。
4.6遗传病与传染病
遗传病是由于自身遗传物质的突变引起的,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传染源传播的疾病,比如感冒就是一种传染病但不是遗传病。
4.7花药离体培养与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是把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而单倍体育种除了要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以外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组数加倍得到纯合体。
4.8基因重组与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包括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连锁和互换,还包括基因工程的DNA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694125.html

相关阅读:浅议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