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四川仪陇中学校 吴玲

我国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旁批法,这不但是对良好读书传统的继承,更能借鉴古已有之的读书方法来实践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旁批,是我国读书人古已有之的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做法。顾名思义,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它既可以是针对文中的某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一个字而言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篇章而言的鉴赏,或者是对文章的疑惑。这种方法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好了的话,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还可改善现在学生上课不积极、不爱阅读的状况。接下来我就谈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引导我的学生运用旁批法的。

首先给学生示例,作为学生自己写旁批的示范。我给学生找的是语文教材上要学的篇目《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凤形象的名家评点。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2.“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王蒙评:“着一‘忙’字而性情全出。”

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脂砚斋评:“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前人评:“贼耶?鬼耶?”

通过这三个事例,学生知道了在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抓住肖像、语言等作好旁批。

其次,在初读泛读文章时,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不同文体,为学生指明侧重点,指导写旁批的方向。如古代诗文的阅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批注查阅工具书或资料书得到的内容,对还是弄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或在旁边写出疑问。如果是古代诗歌的话,还需要特别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旁批下意象的特点,进而感受诗人透过这些物象要表达的情感。

我在教杜甫《登高》这首诗时,要求学生做好旁批,学生批注些什么呢?选一个学生的批注为例:她将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写在标题的下方,给“渚”和“萧萧”注上了音并写下了义,还圈出了“萧萧”的草字头;勾出了“落木”“长江”,并在旁边写下了“生命如落叶般飘零,时间如长江水滚滚而逝”的批语;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的后面写下了“杜甫好惨啊!佳节里竟然独在异乡,还又老又病”。她还提了个问题:“杜甫晚年怎么过得那么凄惨?”看看,写得多好的旁批!可见,学生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她提出的这个问题也为她探究文本提供了一个方向。

我在教海明威《老人与海》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意思,摘抄一些分享:1.老人为什么要将受伤的手放到水里?2.老人为什么对不同的鲨鱼态度不一样?他杀第一头鲨鱼后好像很愧疚,可是后面却是想方设法要干掉鲨鱼。3.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渔夫,桑迪亚哥为什么不想点办法让自己躲开鲨鱼的攻击呢?非得要和鲨鱼斗?4.桑迪亚哥为什么不把马林鱼切成一块块的,放进船里呢?特别是鲨鱼咬走了一大块马林鱼后,明知道血腥味会引来更多的鲨鱼。5.老人驾的不是一艘小船吗?怎么还有船舵呢?这些问题的提出鲜活了课堂,也为我教学本课提供了方向。

第三,在细读精读文章时,鼓励学生写创造性、个性化的旁批。这一步,往往是在老师讲解完文本之后进行的。

《老人与海》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老人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学生们各抒己见,很多同学都认为老人在精神上胜利了。而有个学生在他的书上这样写道:“明明拉回了大马林鱼的骨架和头,这不正好可以熬鱼汤喝吗?”《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对于文中此点,很多学生立刻想到的是《红楼梦》第一回讲到的那个神话传说:因为二人有木石前缘,所以觉得眼熟。可有个学生却在旁边批的是:“贾宝玉和女生搭讪的方式让后人受益无穷啊!”《祝福》的开头部分写到了四叔书房的布置及对联,学生们大多数的旁批是说四叔是个封建思想的卫道士,是个虚伪的人。可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四叔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弄个高端的书房,摆些上档次的书籍,这是包装自己必须做到的,只是四叔还需要经常到书房走动走动,整理整理,别弄得对联只剩一半就不太好了!”他从今天人们包装自己的角度来看四叔的书房,确实独特。对于这些有独特个性的旁批,我一般是给予肯定和欣赏的。

其实我们很多学生不是不阅读,而是习惯于从老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结果,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能将读、思、写结合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调动起来,自主学习的方式没能深入学生的心,合作讨论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更遑论进行探究呢!如果我们多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写写旁批,对学生的看法给予欣赏,那么,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去读书,去写读后的感悟,他们对语文阅读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有人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写下读书时的感悟体会,记下赏析之后的个性思考,一段时间过去后,再来翻看,想想当时自己写下这些语言时的情景,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作者:四川仪陇中学校 吴玲

我国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旁批法,这不但是对良好读书传统的继承,更能借鉴古已有之的读书方法来实践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旁批,是我国读书人古已有之的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做法。顾名思义,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它既可以是针对文中的某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一个字而言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篇章而言的鉴赏,或者是对文章的疑惑。这种方法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好了的话,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还可改善现在学生上课不积极、不爱阅读的状况。接下来我就谈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引导我的学生运用旁批法的。

首先给学生示例,作为学生自己写旁批的示范。我给学生找的是语文教材上要学的篇目《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凤形象的名家评点。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2.“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王蒙评:“着一‘忙’字而性情全出。”

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脂砚斋评:“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前人评:“贼耶?鬼耶?”

通过这三个事例,学生知道了在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抓住肖像、语言等作好旁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694300.html

相关阅读:网络热词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