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入??电影片花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化学作为中学的主要基础课程,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下教师面临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很多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而精彩的课堂导入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精彩导入犹如电影片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带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引入法有:

  一、悬念激趣法

  在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高二的原电池的知识时,引言可这样设计:“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它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讲关于原电池的知识。”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二、激情引入法

  例如,在学习苯的结构这一部分知识时,可先告诉学生苯的结构是由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通过梦境发现的,这说明机会是偏向于有准备的头脑的。我们九十年代的青年学生,要好好向这些化学家学习,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三、化学魔术引入法

  用化学魔术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比如,在讲解氨的结构和性质一节时,可先给学生做“纸花变色”的小魔术,然后指出:氨气除了具有易挥发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详细讨论氨气的结构和性质。

  四、以旧拓新法

  例如在讲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时,可先复习溶液的概念,溶液的浓度、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然后告诉学生,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时,用的是质量,但实际上量取液体时一般多用体积,因此引入了新的表示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这样引入新课显得自然流畅,且把百分比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作了对比,以防止学生混淆。

  五、实验引入法

  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六、逸闻趣事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也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甲苯”时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如下故事来引入新课:1912年至1913年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很多国家的石油商争着要与德国成交,有的还尽量压低售价。但是德国却只购买婆罗洲石油,并急急忙忙运到德国本土去,由此看来,德国人专购婆罗洲的石油,必然是别有用心的了。德国人安的是什么心?令人奇怪的是揭开这个谜的并不是政治家,而是化学家。化学家在对婆罗洲的石油化学成份进行分析之后,马上警告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化学家凭什么依据破了这个谜,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反问道,停了停,让大家沉思片刻,然后说:大家要知道这个谜,今天学好了新课,就会知道的。通过这个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重大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最后得出了结论,而这个结论也正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七、借助事例法

  例如“醇类”的教学,可用宣读新闻导入。一上课,教师展现网上的一则新闻,向学生宣读:“4商贩非法用工业酒精制售白酒,贵阳发生千人饮酒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标题,立即吸引全班学生急切了解报道的详情。接着读:“贵阳目前因饮用含高浓度甲醇的白酒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据悉,自25日发现第一例中毒者到29日晚,已有上千人中毒。双目失明者3人,死亡20人。”学生听罢都震惊了,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饮用工业酒精配制的白酒会中毒?为什么会双目失明?甲醇有何性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顿时被激发起来了。

  总之,课堂教学与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课上下功夫,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抓住学生的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优选”,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李瑞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53380.html

相关阅读:化学答题技巧-变质问题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