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化培训放归 给圈养大熊猫指出一条回家路(图)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月20日,穿着大熊猫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将半岁的大熊猫“淘淘”送入野化训练场。新华社发

???? 新闻缘起????

圈养大熊猫向野外迈出第一步

2月20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二期野化培训大熊猫“草草”带仔转圈仪式在卧龙核桃坪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举行。

按照卧龙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计划,“草草”和她的孩子??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出生的大熊猫幼仔“淘淘” 一起转移到更高海拔的卧龙核桃坪基地进行野化培训。

据了解,受“5?12”汶川地震影响而暂停的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于2010年6月重新启动。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计划在第二期项目中通过3至5年时间完成2到4只大熊猫幼仔的野化培训,将1至2只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训个体放归野外并开展研究。具体步骤包括2010年完成1至2只母兽在野化培训圈内产仔;实现断绝人工食物,使幼兽具有并强化野外生存能力;完成独立培训幼兽,并将评估合格的幼兽放归野外。

???? 主角亮相????

“草草”适应良好,“淘淘”野性十足

2010年7月20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草草”等4只配种后的雌性大熊猫从雅安碧峰峡转运至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2010年8月3日凌晨,“草草”顺利产下一体重205克的雄性幼仔,成为全球首只在半野化环境下出生的大熊猫幼仔“淘淘”。

据中国保护大熊猫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借鉴国内外其它物种放归经验,首次提出运用怀孕母兽或母仔一起野化培训方案??在现有大熊猫个体中选择富有带仔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的雌性大熊猫个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监测技术,完全杜绝人为干扰,使幼仔完全在自然环境中出生和成长,主要靠跟母亲一起学习生存技能。

“淘淘”出生后,跟随母亲“草草”在面积2400平方米的小型野化培训圈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生活。目前“草草”及“淘淘”对半野化环境适应良好,“淘淘”已逐步独立,它的各项生理指标和行为较同期圈养环境下出生的大熊猫幼仔明显偏好,体重已由出生时的205克增加到了11600克。不仅灵活地掌握了行走、爬树、采食等基本生存技能,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警惕性和野性,懂得驱逐异类。

???? 认识新家????

活动自由,“吃喝玩乐”都不愁

这几天,“淘淘”和妈妈“草草”已经开始在中型培训圈参与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中型培训圈包括面积分别为27000平方米和15000平方米的两个小圈,两圈之间有围栏相隔,同时有能开关的可控门相通,便于“草草”及幼仔活动。

据了解,大熊猫的野化培训场地选择需要符合以下标准,首先,在大熊猫自然栖息地内为最佳,其次建有野化培训圈,并且有大熊猫的饲养设施(圈舍、兽医院)可供利用,同时当地保护意识强,保护状况良好。

大熊猫野化培训圈修建于2003年,位于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东南部,是卧龙野生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之一,野化培训圈及周围区域目前仍有野生大熊猫活动。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野化培训圈内主要分布有拐棍竹和短锥玉山竹两种主食竹,拐棍竹占竹林面积的98%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大熊猫野化培训时对竹子的需求。

???? 安全保护????

高科技手段全方位监测,严格控制人类接触

进入更高海拔的中型培训圈后,科研人员将综合运用热红外视频监控系统、RFID社区门禁监控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电定位和GPS定位等先进技术对“草草”母子进行全方位监测和数据收集,开展大熊猫母兽孕激素和应激激素变化、幼仔的生长发育比较、母幼行为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幼仔在野外环境里的适应情况。

为了让正接受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宝宝和人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卧龙野化培训基地里严格控制人类进入。即使是必须要进入放养区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乔装成大熊猫才行。这样可以减少大熊猫对人类的依赖,也让幼崽从出生起就不与人相见避免产生对人类的依赖。

???? 专家连线????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黄炎教授:

让大熊猫认识天敌是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野化培训对第一阶段已经顺利完成,幼仔已顺利存活到半岁,生长发育和行为都很正常,我们创造性的使用了人伪装成熊猫的方式,使人和熊猫接触的时候,减少对它的干扰,这种方法科学合理,也做好了第二阶段的充分准备,在此前提下,专家一致同意尽快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

第二阶段是个更加复杂更加自然的环节,让幼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生活,让它可以学会更多野外生存的技能,生境的选择以及食物的选择和获得,和其它动物之间的关系,此阶段大概在一年左右完成。由于环境范围更大,对今后的监控和研究来说更困难,需要做更多内容的工作,教会幼仔怎样识别天敌,用天敌的尿液、味道、声音给它一些负刺激,使它不舒服,穿上豹子的衣服去吓唬它、打击它,让它知道,这些天敌是不能接近的也是在第二阶段需要做的工作。

???? 背景链接????

为什么要进行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

尽管被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面积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大熊猫的保护依然面临重大问题: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形势严峻。

对栖息地的破碎化情况,有的区域通过有效的就地保护措施可以缓解或消除,而有的区域即便开展了有效的就地保护,也难以解决小种群的发展问题,如果不在短期内解决,一些小种群会逐步退化,一些孤立分布点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会灭绝,对熊猫的就地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该重大问题对科研的需求就是圈养大熊猫的放归研究。放归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圈养大熊猫的成功放归可以调节各个相互隔离的生境单元中的大熊猫数量、交换血缘、保持遗传多样性,防止小种群的衰退和灭绝,同时,这也是大熊猫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

放归大熊猫:它们已经“回家”

2005年8月,大熊猫“盛林1号”率先进入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保护区,经过两年跟踪监测,“盛林1号”已经完全融入当地大熊猫种群。

2009年9月,救护于四川芦山县的大熊猫“芦欣”走入小相岭的栗子坪保护区,一年来的观察表明“芦欣”与当地大熊猫个体有所交往。

2003年7月,卧龙研究中心率先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第一期项目”,将亚成体大熊猫“祥祥”送到野化培训场接受生存能力训练;2006年4月28日,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被放入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2007年2月19日,“祥祥”的尸体在野外雪地上被发现,研究人员分析,“祥祥”是在与当地野生大熊猫争夺领地和食物时从高处摔落,造成严重内伤致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58518.html

相关阅读:为什么一到考试我就总有一种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