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分享:高一新同学谈历史的方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一新同学们,不光是你们觉得高中历史不如初中历史好学,我们好多老师也感到新的高中历史课本不好教。其实,有这样的感觉并不奇怪,这是因为初中历史课本和高中历史课本有太大的区别,用原来初中的学习历史方法来学高中历史,肯定有不适应的感觉。那么,高中历史课本与初中的历史课本有怎样的区别?如何来学习高中历史呢?我想就这两个问题和同学们谈一谈,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历史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初中历史课本是按照历史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自然顺序进行编写,如: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部分,是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讲述,由原始社会讲起,然后是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每个朝代或时期再按照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它要求同学们按照历史纵向发展的思路对各个时期历史进行全面掌握。而高中历史知识的呈现则是采取模块加专题的方式,如必修课程的历史(Ⅰ)将政治领域的基本史实分为九个专题相对地集中在一个模块里学习,这九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其中既有关于政治活动的,也有关于政治制度的。具体到制度层面上,既有民主制度,也有专制制度;既有资本主义制度,也有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其内容做到古今中外贯通。通过这些专题,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在政治发展进程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样可以对这一领域的历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每个专题由专题导学、学习内容、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评三部分构成。专题学习包括导语和学习建议,对专题进行总体概括并提示学习注意事项及学习方法和途径。学习内容包括课前提示、课文正文和辅助部分。课前提示简洁明确,有助于把握课文学习要点。课文的正文部分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标所在。课文辅助部分的资料卡片、知识链接选材贴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富有启迪,有利于改变同学们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开拓知识视野,培养自己主动地探究学习精神。利用好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评梳理专题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对专题知识的宏观掌握能力,学会对专题知识的评价和反思学习。

专题学习要理解基本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的认识,只有理解了它,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如君主专制政体就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反映古代帝王如何加强自己的权力和统治的,它是历史必修(Ⅰ)中的专题一的重点,课本在这一专题的后三讲中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政令出一、君相权争、监察制度、内阁制度形成和军机处的设立等史实来介绍阐述它。其次,要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这就需要通过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进而形成认识上的升华。专题学习时,要围绕主干知识展开,准确把握专题重点知识,促进知识的网络化和系统化。

新的课程标准下强调主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多思多问。由于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要注意合作学习,合作方式可以有各种各样,如座谈讨论,分工协作,课间、饭后、行走间都可以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容易做到。各抒己见,共同提高。

有的同学学历史时就像学语文和外语一样,大声地朗读,扯着嗓子拼命地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不需要发出声音。历史需要反思,需要冷静地思考,历史是无声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于历史课本内容,同学们一般都能看懂。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这些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其次,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呢?比方说: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事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它的作用和影响可能就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评价历史事物不能离开它所处的历史背景,这就叫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法。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呢?通俗地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许多历史事物往往既具有进步之处,同时又具有不足地方,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全面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评价。

当然,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我认为学专题历史时要多运用联系对比法进行记忆,如: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影响对比、特征对比,等等,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基本史实,抓住各自特征。这一学习法,在专题学习中显得尤其重要。

同学们,我还要提醒你们必须消除好多同学都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和学习习惯,它们会严重影响你们历史学科的学习。概括起来,这些不良心理大致表现为:人云亦云的畏惧心理、急功近利的轻视心理、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和不求甚解的浮躁心理。所谓人云亦云的畏惧心理,就是那么多的人名那么多的地,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事,听起来有趣记起来费劲,这几句顺口溜道出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畏难情绪。所谓急功近利的轻视心理,就是只把目标定位在对付必修课的会考上。所谓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就是不少学生认为,历史是纯记忆学科,平时记了也得忘,考前突击是法宝。这种看法在认识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所谓不求甚解的浮躁心理,就是心浮气躁,只求大概,不求甚解,结果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这是部分同学看书和听课的陋习,是学习中的一大禁忌。

最后,希望同学重视历史学习,早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把历史学好,学史使人明智,让历史使你更聪明。

很多同学在学历史的时候,都是一课一课的背,这样背了忘,忘了背,功夫没少下,但效率确是很低,学习时不要把眼光只放在一节课的学习上,要把很多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一起进行学习,这样才能系统得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记忆有根可寻,让知识点不再是一盘散沙,才能减少遗忘机率。

当然,学生能去背,去记,去学,这是好事,大家应该大力支持,同时注意不要“死记硬背”,不要光把文字记住了,还要明白文字所代表的知识内容的含义。问题找到了,我们就要努力克服和改善。

总结,介绍了很多学习历史和记忆方法,同时也有很多方法没有介绍,如分类法,列表法,互孝法,辩论法,有意法、理解法、联想法、多通道法、精选法、谐音法、口诀法、位置法、笔记法、睡眠法、过电影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太多了,不说了。方法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用的精,一般选择一两种方法为主,几种为辅,就可以完全应对现在的学习了,方法也要一个一个的尝试应用,看看哪个更适合自己,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适合的多好也没用。以后,我也会介绍其它各个学科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65821.html

相关阅读:高一如何学好《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