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浙江省浦江二中浙江省特级教师朱昌元工作室管理员文心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往往关注的是“两头”的学生,对“优等生”是如获珍宝,而对后进生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对于“中等生”却往往寡于过问。这种只顾首尾而无暇中间的行为就使我们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现象。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关注中等生的现实意义

中等生在班级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能把这部分学生转化为优等生,那么你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教育者的职责。教师只抓优等生,狠抓后进生,而忽视中等生的话,纵观全局,教学效果定会不显著,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中等生的问题往往有很大的隐蔽性,不易被教师发觉,他们没有优异的成绩让老师眼前一亮,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让老师苦口婆心。大多情况下,他们默默无闻,这种沉默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量,让教师和家长防不胜防,正如一根绷紧的橡皮筋,绷紧状态下的平静让我们不太在意,一旦断裂,将无法补救。另一种情况,中等生表现平平,很难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必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自生自灭,当信心和斗志彻底崩溃之时,再去补救为时已晚。

中等生学习成绩不能出类拔萃可能是基础知识的漏洞,迁移能力欠缺,学习习惯养成不好,学习方法不当,学科协调难处理,意志不坚定等原因造成的。这些缺点,操作起来难度较小,只要方法得当,提升成绩的空间非常大,效果也较明显。中等生成绩的进步必将给优等生产生新的危机感,促使他们勇往直前,所以中等生就像机器的转轴一样,将连带起全班的学习,可谓是触一毛而动全身。在关注中等生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可以使老师的授与学生的学协调一致,如知识的难易度,整个班级知识掌握的程度等问题,最后形成一个自主发展,大家互相促进,互相尊重,整体推进的班级体和师生共进的教育模式。

二、抓住中等生的特征,探究成因

1.不求轰轰烈烈的“伟业”,但求平平安安的“度日”---缺乏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老师眼中的娇子,父母心中的宠儿。由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往往忽视中等生的教育,只顾“两头”。长此以往,慢慢扼杀了中等生积极上进的信心,有时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被优等生的光芒所遮蔽,显得微乎其微,加上老师迫于学校行政考核的压力,花大力气抓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因而,中等生被抛弃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中等生将过一种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的日子,形成不求光芒四射,但求平安度日的心态。

2.心细、善于察言观色,较强的自尊心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的目光大多聚焦在优等生身上,这造成了中等生善于察言观色的习惯,希望在某些言行举动中得到老师的肯定,同时,他们也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怕自己被归于后进生之列,他们上不能去攀附优等生,下不屑和后进生相处,使得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但自尊心往往造成他们的心理波动,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3、高,不可攀,落地不甘-----自卑,嫉妒心理强

据《生活日报》报道:江苏省一对表兄弟,哥哥只因成绩中等,对高考缺乏信心,竟将高考稳操胜券的弟弟推下楼,弟弟重伤昏迷,哥哥自杀未遂。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嫉妒心理是中等生内心隐藏的一大问题。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光芒照人,集物质、精神之奖励于一身,而中等生的成就往往被老师忽略,因而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在形成这种心理之前,他们往往采取一系列的举动,如学习上特别努力,却收效甚微;衣着讲究华美,而遭被人指责。当他们多方的努力终究得不到回报,加上家长,老师的无形压力,将产生一种不如别人的自卑,意志消沉,从而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举动。

形成中等生上述几种特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中等生成绩平平,大多情况是他们存在“拐腿”科目,他们的特征注定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是孤军奋战,导致方法不对,形成不了学习体系,虽然努力不懈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样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被啮噬了,最终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学习缺乏斗志、自卑。

其二、教师把中等生看作“乖孩子”,而忽视进行“弃中跨优”教育工作,并未重视这一群体转化的价值和意义,只重“抓两头”而丢弃中间,殊不知中间群体的重要性。家长对中等生缺乏了解,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认为只有成绩名列前茅才算好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却对孩子的学习历程和心理变化零关注,这些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其三、学校教育的偏差。如今学校完全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来设计培养学生,单纯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差,不太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建立重点班,加强班等措施,这无疑显露出对中等生等学生的忽视。在管理方面,学校狠抓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势必锁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管理方向和模式。中等生处在学习不受关注,纪律上安分受纪无人问津的境地。

三、解决中等生问题的策略

1、帮助中等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中等生跨优的壁垒不在于天生的不行或缺乏能力,而在于在学习、生活种没有正确的定位自己。大多数学生在一次或两次考试失败后,便垂头丧气,泯灭信心,认为自己进入好学生的路遥不可及。因此,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认识自己。告诉他们不能因一两次的失败等同一辈子的不行,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不能以偏盖全,应看到自己的潜能。告诫学生不要尽将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而应放大自己的优点,在点滴的进步中树立一种“我能行,一定行”的意识。

2、构建太极八卦式的结队帮护体系,去拐促优,提高中等生的成绩

学习成绩的滞后,造成中等生产生自信心丧失等一系列的畸形心理,因而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尤为重要。“去拐”的实施可以采用如太极八卦式的生——生、生——师组合方式。首先,班主任进行摸底,把相同弱项科目的学生集中起来,然后挑选耐心强、人际关系好的男女优等生各一名对中等生进行课外团体辅导。这样他们就像八卦图一样,乾坤相连,,黑白相济,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同时在辅导中等生的过程中又可以促使优等生更广泛、深入的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最终形成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的格局。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和任课教师配合,对中等生的弱科进行强化训练,使弱科迎头赶上,这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创造成功记录,增强自信心

爱默逊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强化中等生的自信心必须创造一些让他们自己信服自己的成绩。教师可以采用“找优点”的活动。同时,如“你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你篮球打得太棒了”,“你集体荣誉感很强”等语言应该经常出自教师的口,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眼里还有我”。当然,给一些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例子则对增强中等生的自信心作用更大。成功的记录越多,自信心就越容易获得。当然给予他们的成功事件难度应该适中,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来给他们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事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他们的成功教师应及时的表扬。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我在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实行奖励的措施(精神奖励为主),两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片段作文),对中等生的优秀作文不但要范读,而且把它公布在教室前面“小作家”的栏目里面,并且适当的加分。同时用推荐好文章为由,设立“最佳荐稿人”和“作文贡献奖”这样的奖励,并且每月公布一次。学习成绩持续进步信息的成长记录袋活动地实行,可以促进中等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4、家长多理解,勤沟通

中等生的成长历程是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过程。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学生关注,同时也期待父母的理解和鼓励。中等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成绩平平的现实,面临老师的忽视和父母冷遇的困境,久而久之,他们将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树立一个观点:我的孩子是天才。父母应该肯定孩子学习上的努力,用平和的心态和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学习滞后的原因,研究对策。父母亲在与孩子沟通时必须做到: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五个原则。中等生往往表现出自卑、忧郁等心理特征,父母应不吝啬的鼓励孩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抚慰,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动力。家长还应经常性地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个孩子。”中等生是班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心中的唯一。只要学校和家长同心合力,中等生必将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76338.html

相关阅读:2017新高三党必看:效率计划是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