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的语言艺术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课因其学科特点,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如何让孩子们对如此枯燥的学习产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高尔基说:“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语言”。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是一种唤醒和激励。

1.教师巧妙的语言导入,可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多样化的语言提问,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现今的小学课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鲜活的图画,不但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要求在自己编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在学习“认识圆柱体”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圆柱的特征,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一个光滑的面。”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它是一个圆形。”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就是圆柱的底面,圆柱有一个不平的面叫曲面,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这样,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

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教学语言要准确。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切地使用概念,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譬如,对“1除2”与“1除以2”,只多了一个字,结果就大相径庭。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对科学性的要求不能十分严格,有些内容可以简化,但是不允许有错误。

2.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这时,教师应注意开导学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一课时,我设计了在一块长方形空地建设花圃的问题。这个很实际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设计,从不同方面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有的学生设计的是长方形;有的同学设计的是梯形的;还有的同学设计花圃的是由多种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在教学中我用了这些语言“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好吗?”,“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具有开放性,更体现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使教学过程不再严肃和僵硬,成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86628.html

相关阅读:构建独立自学与合作互助共存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