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学好数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满怀热望中获得成功。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首先,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实施探究。

  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对人有导向作用,正所谓“时境之移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能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可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教学“方程”引入新知时,可设置如下问题:①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左边和右边重量的关系吗?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未知数?⑤如果含有未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了以上问题。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让学生在主体地位中实施探究。

  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来实现。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出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时,在讲台转盘上摆放学生熟悉的各种物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引发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结果”的讨论,进而得出“三视图法”。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围绕六种几何体分组进行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首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其次要教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地培养,日积月累。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关键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再次,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中实施探究。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惟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这就是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最后,让学生在灵活的评价方式中实施探究。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探究。要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不但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标准上,要注重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惟一化,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要采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评价方式,如:可以采用辩论会式的评价方式进行自评和互评;可以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并记录进学生档案,使学生在分享成果的同时增强荣誉感;还可以将探究成果经筛选参加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评选,让专家、媒体等也参加评价,扩大评价活动的范围,促进激励机制的形成。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李学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93588.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