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评点为支架的古诗鉴赏教学策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林承雄

【摘要】前人评点是开发古诗鉴赏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得力抓手。教师应高度重视前人评点对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作用。古诗鉴赏课堂教学引入前人评点的常见策略主要有:以评点创设问题情境,以评点制造认知矛盾,以评点点拨鉴赏迷津,以评点启悟鉴赏方法,以评点推动比较阅读,以评点归结教学内容,以评点优化迁移训练。

【关键词】评点支架古诗鉴赏教学

评点是中国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重要方法。历代诗评蔚为大观,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古诗鉴赏教学引入前人评点,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古诗鉴赏课堂教学中前人评点引入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些呢?

1.以评点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前人评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例如,教读《琵琶行》一诗,教师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唐汝询评点——“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作为问题设计的引子,由此导问如下:这五次写“月”,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样的设问,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下列图表的填写,达成问题的解决。

引入前人评点来设置问题情境,要注意问题的功能导向与问题提出的时机。有时在课前阶段抛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时在课结尾阶段提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以评点制造认知矛盾

鉴赏是一种深读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前人评点,通过制造鉴赏认知矛盾,来引导学生解决矛盾,从而加深认知,这是组织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手段。例如,教读王维《汉江临眺》一诗,指导学生品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一联时,教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品读体会的基础上,引出如下两则前人评论: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王世贞)

(2)“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王夫之《?斋诗话(卷二)》)

以此发端设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通过学生答问、教师点拨、补充,明确如下:

王世贞肯定了王维这两句诗写景具有的画意之美,其景物的空间层次布局与色彩浓淡搭配,给读者以鲜明的视觉形象。而王夫之则认为王诗这两句是刻意而为,写景笔法有矫揉造作之痕,刻意而为,“张皇使大”,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其实这是忽视了诗人的想象力的作用。写目力难以穷极之景,以想象来驱山走海置眼前。这样写景,意境才美,格局才够大,这也是王维宦途得意时壮志豪情的体现。

3.以评点点拨鉴赏迷津

当学生对古诗文本主旨、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可引入前人评点,以汇评的形式,聚焦于某一知识点,进行定点爆破式的诠释、解读,让学生获得比较清晰、深刻的认知体验。

教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出征》一诗,在讨论本诗用韵特点及表达效果时,学生一时间陷入了沉默,教学对话出现休克状态。教师针对学生这种认知停顿与空白,借助ppt课件引入如下评点:

奇景以奇结状出(“一川碎石”)。险绝怕绝,中夜读之,毛发竖起。逐句用韵,每三句一转,促节危弦,无诘屈聱牙之病。(清·宋宗元选注《网狮园唐诗笺》)

并引用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赏析:“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这两则评点切住要害,言简意赅。前者既指出岑诗的写景之奇及其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冲击效应,又从用韵特点解析诗歌的韵律美感,这种美感与景象之“奇”“险”是吻合的。后者则以七言古诗常规与变体的视角看岑诗的用韵,指出其“韵味密集”“换韵频数”等特点,并以“进行曲”类比。经由这样的铺垫,并让学生通过标注本诗的韵脚,比较韵脚变化规律,结合反复吟诵品味,学生对本诗用韵特点与表达效果有了明晰的认知。

教师在备课环节,对古诗文本研读要充分,仅仅素读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精当的参读,借助前人名家评点,扩充并深厚自己的鉴赏批评认知经验;对学生对文本阅读鉴赏存在的疑难要有充分的预估,应预设好学生可能暴露的认知空白点(可以结合学生预习后提交问题的形式来获取),并搜集相关的前人评点、注解等,并针对这些评点、注解加以扼要阐释,以备课堂教学时随机调用。

4.以评点启悟鉴赏方法

前人评点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阅读与鉴赏批评的方法论层面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前人评点,让学生不仅仅关注解读、鉴赏、批评的结论性知识,更关注其背后蕴含的方法论知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鉴赏水平质的提升。例如,教读《房兵曹胡马》一诗,在梳理本诗结构层次时,教师引黄生评点:“上半写马之状,下半写赞马之才,结归房君,此作者诗法。”?以此设问:读诗要关注什么?黄生的评点对大家有什么启发?师生讨论后,明确:读诗应该关注章法,理清层次。咏物诗常常由物及人,托物言志,体物是写人咏志的基础和前提。

前人的评点中潜藏有古诗鉴赏的方法论因子。指导学生从玩味前人评点中发现并掌握古人鉴赏的方法,这是授之以渔。从前人评点中悟得读诗方法后,还可将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余诗歌作品的鉴赏活动中去。

5.以评点归结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收尾阶段,教师引入前人评点归结教学内容,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教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诗,在课尾阶段,教师用PPT呈示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中对此诗的解析:

起笔音节高亮,登高四顾,有苍茫百感之慨。三、四言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以薜荔芙蓉喻贤人之摈斥,犹楚词之以兰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残。寄慨遥深,不仅写登城所见也。五、六言岭树云遮,所思不见,临江迟客,肠转车轮。恋阙怀人之意,兼而有之。收句归到寄诸友本意,言同在瘴乡,已伤谪宦,况音书不达,雁渺鱼沉,愈悲孤寂矣。

上述这则解析采用逐联赏读的方式,解析各联诗意,抓住关键意象与突出手法,既解说意境,又点明情感,用语简练精当。在课尾阶段,以之作为课堂鉴赏教学的总结性呈现,让学生通过诵读、分层、概述内容要点,揣摩评析方法的点拨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文本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的认知。

6.以评点推动比较阅读

古诗文评点中常常有求同评点与求异评点。借助评点将多个文本关联起来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丰富与深化学生的阅读鉴赏认知。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对范仲淹《渔家傲》(碧云天)一词有如下评析:

予谓此及《御街行》《渔家傲》诸作皆然也。又此首曰:“化作相思泪”;《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泪”;《渔家傲》曰:“将军白发征夫泪”,三者皆有“泪”,亦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同是写泪,其情感内涵又有怎样的不同呢?教师在引出上述评析文字后抛出如是问题,激发学生研读、讨论,通过师生对话,形成以下认知:

《御街行》传达的是秋夜离人相思之深情;《渔家傲》抒发的是自恨功业未成的怅惘,也有怀乡的悲愁;《苏幕遮》表达的是羁旅思乡的客子离愁,也有“去国”之情。就泪中之情感内涵看,《渔家傲》一词境界较为阔大。

比较阅读是古诗鉴赏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以前人评点为支撑,要善于选择与挖掘诗歌文本比较阅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对前人评点作辩证分析,而非一味盲从,这样才能形成更为具体而全面的认知。

7.以评点优化迁移训练

提高古诗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注重迁移训练的优化设计。引入前人评点,创设古诗鉴赏训练题,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手段。

例如教读李白《蜀道难》一诗,教师针对本诗主旨理解这一难点,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引入前人评点,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必求一时一人之事以求实之,不几之凿乎?(胡震亨《李诗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查寻相关资料,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500左右。

这一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加深对诗歌主旨的认识。关于《蜀道难》主旨的解读意见通常有以下诸说:危房(房玄龄)、杜(杜甫)说,讽章仇兼琼说,爱君忧国说、送友人说等。引胡震亨的评点,作为一种相异观点,目的是诱发学生思考。这种迁移训练,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其中。相较于专家型读者而言,学生读者对于某一古诗文本的阅读鉴赏在起始阶段往往比较浮浅、茫然,而教师引入前人评点,旨在给学生提供探究研读的路径与抓手,这种“扶”与“带”的教学措施,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是必要的。学能起点较高、基础较好班级的学生,对于李白《蜀道难》主旨情感的探究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实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该问题的代表性的相关书目、论文等,指点学生阅读、思考、质疑、发现,形成自己的认知。

除了这种带有拓展性的训练设计外,在古诗鉴赏常规性练习设计中,教师也要重视引入前人评点,使设问更具知识容量与答问的诱导性。例如:

阅读下列唐诗,借助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早晚重过渔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注:?富春:此处指富春山,相传东汉名士严子陵曾隐居附近。?葛花:可解酒毒,向为好饮文人所喜爱。?栀子:又名同心花,常用于赠人,有吉祥之意。

问题:前人认为盛唐刚健雄浑的诗风,到大历时已转化为“清空”的风格。韩?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请试以此诗为例,简要分析其“清空”的表现。

相关链接: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其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夏侯审。大历十才子,多以王维为宗,秉承上水田园诗风,寄情山水,歌咏自然,不乏佳作。

解答要点参考:本诗写景、用典,都有超凡脱俗归隐之志。严子陵、陆机、苏小小均非世俗之人,而诗人自己与友人王少府,亦同怀尘外之思,诗中所写青苹、葛花、栀子、渔浦等都给人以清新雅洁之感,由此可见诗人的超尘绝俗、诗酒自娱之高雅志趣。无尘俗气,可谓“清空”。但是,这也是本诗的弱点,诗歌内蕴终嫌贫弱,尤其是中间两联显得空疏,诗意显得清淡,这也是“空”的弊病。

这种扩展阅读训练,是基于某一个知识点来创制习题,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它通过“引入评点设置问题,搭建链接,引导探究,提供解答示例”的导读模式来组织、指导学生训练。在训练中试图引领学生聚焦某一知识点(诸如“清空”风格、“大历十才子”),将阅读评点鉴赏纳入文学史、诗学批评的视野,以夯实学生的阅读、鉴赏积淀。窃以为,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路径。

综上所述,以前人评点为支架的古诗鉴赏教学,其目的是激活学生阅读、鉴赏的思维,传授其阅读、鉴赏、批评的方法,扩展其认知视野,丰富其阅读体验与鉴赏积淀,最终达成其纯正的文学阅读、鉴赏与批评趣味与技能的形成。从诗歌文本的秘妙处入手,建基于文学史、诗学批评、鉴赏原理的知识背景,聚焦于特定的知识空白点与能力训练点,这是运用评点支架开发教学内容、促进深度阅读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仇占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18.

[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8.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95937.html

相关阅读:中学生必知的文学常识之最